目前分類:被討厭的勇氣 (15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職業
  - 有些人無論進入哪種行業都是滿腹牢騷。其實他們想要的並非一個職業,而是輕易獲得優越感的保證。他們不想面對生活問題,認為人生遭遇困境根本是不公平的事。

文章標籤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罪犯與他人的合作只有一定程度,若超過他們能合作的範圍就會犯罪。當他們面臨棘手問題難以解決時便會產生這種情況。
- 生活問題概分為三類

文章標籤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問題行為的動力
  - 兒童的可教性尤其受到兩種因素的動搖

文章標籤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童年負擔過重
  - 三種類型的孩子,遭受考驗時,習慣以逃避態度過著無益的人生

文章標籤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人在經歷的無數印象中,只會選擇記得那些跟自己狀況有關的部分。記憶代表「我的生命故事」;人對自己重複述說這個故事,以警告或安慰自己,讓他專注在目標上,並藉由過去的經驗將自己預備好,當他面對未來時,便可以使用這些曾被他測試過的行動風格。
- 沮喪的人只會挑選那些符合自己悲慘命運的事件。覺得「別人老是在羞辱我」的人,就會選方那些能解讀為羞辱的回憶事件。

文章標籤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了解病患
  - 了解的方法

文章標籤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精神官能症與精神病的一體性 : 被虛榮心所迫,目的在捍衛個體避免與其人生任務產生衝突,同時使其免於不為人知的自卑感被揭發的危機。看似不同的疾病名稱,只是不同的症狀。
- 精神官能症與精神病的動力 :

文章標籤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主觀因素
  - 只有在避免批判,欣賞每個人都是主宰其生命道路的藝術家,視其行為及藝術作品,我們才能理解患者的症狀選擇。通常可以從他們身上發現追求完美的特質。談到症狀的選擇,一定與目的性的概念有關,且需從目的論的觀點去理解。

文章標籤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貶抑 : 這種心理歷程的目的就是要緊抓自己「自由意志」的虛構概念不放,緊抓著自我價值不放。對個人成就或目標過度評價,也是相同的目的;逃避自卑的陰暗面,也是源於「不如人」的感覺所產生的自我保護傾向。
  - 理想化 : 總會出現「只要」這個詞。

文章標籤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我們通常會從精神官能症患者身上發現高高在上的個人優越目標。可以理解的是,這種高高在上的個人優越目標意味著他對社會情懷缺乏適當的評估,並且阻礙了他對其他人感興趣的健康發展。追求個人優越感與不發展社會情懷都是一種錯誤,也是同一種錯誤。
- 對一個相對來說不活動的、充滿自我中心追人個人優越感,以及社會情懷發展遲滯的個體,會發展成精神官能症是自然且合理的。

文章標籤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verybody can accomplish everything"  --  Alfred Adler

- 個體的心理學是運用的心理學,強調對這些影響因素的創造性挪用與開發,並非占有的心理學。在了解一個人時,會考量其面對生活問題時所採取的態度,因此也會考量他如何運用自己的能力。

文章標籤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生命風格,就是人表達自己並在環境中型塑自己的個體性。人在某種環境條件下看到某種生命風格,只要處在良好的情境,我們就無法看出人的生命風格;而當人處在新的環境、面對困難,其生命風格便一目了然。
- 人經常面對各試各樣的問題,且無法透過制約反射或內在能力獲得解決,因此若將只配備了制約反射與內在能力的孩子暴露於問題層出不窮的世界中接受試煉,將會極度危險。重大問題的解答,往往在於一個永不止息的創意心靈。生命風格凌駕於所有的表達形式;整體凌駕於部分。

文章標籤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將個體視為整體的態度去面對生命問題,因為問題的本質永遠是社會性的。這麼做會落顯出個體在處理自己的問題時,活動力程度的重要事實,就是猶豫不決的態度、自我封閉、迂迴拖延、解決問題的方法受限,突然暴衝隨後停滯、做事半途而廢,這些都是合作能力降低的典型失敗形式。
- 適應不良的活動力程度

文章標籤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除了需將個人的生命視為一個整體,還要從社會關係的脈絡綜合檢視一個人。要了解一個人就必須考量其對待他人的態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某部分是自然形成的,較容易改變;但有某部分關係是以制度化形式呈現,從自然關係中衍生而來。
- 語言是另一項社會生活的顯著結果,是將人類與其他生物區隔開來的奇蹟。獨自生活的生物並不需要語言。對人類的心理生活而言,語言具有極深刻的意義。只有在語言的想像下,才可能有邏輯思考。語言透過概念形成而出現,讓我們能夠區辨且創造概念。理性、邏輯、倫理學與美學的概念根源於人類的共同生活。

文章標籤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追求優越感與生理成長並行,而且是生命體本身一種本質上的需要。我們人生所有的運作都在尊循它正確或偏誤的方向上,爭取成功、安全和增長。從不足到超越的原動力,以及從下層到上層的渴望,都是永不停息的。
- 我們都想要克服困難,也都奮力達成目標並因而獲得力量感、優越感和完整感。人類這種奮力提升的活動傾向總是顯而易見的 - 從劣勢到優勢位置、從失敗到勝利、從下層到上層。這傾向起始於童年最初階段,一直持續到生命結束。

文章標籤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心智不僅是能運用的,同時也是能吸收同化與重新建構的。虛構是經由邏輯功能的虛構化活動歷程所形成的產物。心智的虛構化活動歷程,是最根本的心靈力量之展現。虛構可說是心理的結構,藉由虛構的輔助,心靈得以從其自身織告出各種思想,因為心智是能創造的。
- 思想的根本功能大部分是在潛意識當中運作的。思想的產物就算最後浮現在意識中,往往也只照見非常表淺的部分,真正根本的歷程仍發生在潛意識的幽靈。

文章標籤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所有精神官能症患者的背後,都有一個持續被一股質疑所推動的童年,懷疑他們無法展現全然的力量。然後,無法展現力量,不僅對一個孩童而言幾近於是軟弱的同義詞,我們大部分的文化也持類似的看法。因此,連帶衍生很多一開始就很幼稚的價值判斷。完全不壓抑的攻擊、任何形式的活動、力量或能量,以及勇敢、自由、富有、具攻擊性或殘虐等特質,都被視為強壯的;所有的壓力與缺陷,以及怯懦、順服、貧困等類似的特質,則被視為是軟弱的。
- 精神官能症的結構,經常展現為各種樣態的軟弱特質,而小心隱藏在過度放大的強壯的願望與努力之下。隨之而來的必然會是過度補償,因為軟弱傾向被理解或評價為是負面的,只會在為了獲取外在的好處,例如愛、免於被處罰、因順服而被讚美時,以昇華的形式出現。

文章標籤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育人員要保持清醒的覺知,不要不知不覺地就將自己的願望與感覺投射到自己的論辯上,這經常發生在當我們沉溺在自己的回憶,並用它們來處理某個主題或議題時。我們要謹記 : 自然的法則是不能偏狹地下結論。"

文章標籤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每一個目標都會造成限制,目標限制、選擇、決定了達成目標的手段,代價是排除了可能大於它成就的事物。跳過不符合其目的的一切。
- 報復、復仇和類似的行為都是依賴心的產物。

文章標籤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野心和慾望帶來的痛苦壓力讓我們不快樂。為了解除痛苦,我們花費無數精力尋歡作樂,購買無數的東西,希望能因此帶來快樂。
- 快樂是一種存有的狀態,沒有原因,也不倚賴外在道具。當一個人和自己的行為無法分割,當他不再自我批判、自我評價、害羞不自在的時候,那個狀態就是快樂。

文章標籤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