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精神官能症患者的背後,都有一個持續被一股質疑所推動的童年,懷疑他們無法展現全然的力量。然後,無法展現力量,不僅對一個孩童而言幾近於是軟弱的同義詞,我們大部分的文化也持類似的看法。因此,連帶衍生很多一開始就很幼稚的價值判斷。完全不壓抑的攻擊、任何形式的活動、力量或能量,以及勇敢、自由、富有、具攻擊性或殘虐等特質,都被視為強壯的;所有的壓力與缺陷,以及怯懦、順服、貧困等類似的特質,則被視為是軟弱的。
- 精神官能症的結構,經常展現為各種樣態的軟弱特質,而小心隱藏在過度放大的強壯的願望與努力之下。隨之而來的必然會是過度補償,因為軟弱傾向被理解或評價為是負面的,只會在為了獲取外在的好處,例如愛、免於被處罰、因順服而被讚美時,以昇華的形式出現。
- 萬事取決於觀點。
- 器官有缺陷的,虛弱、扭或生病的,發展遲緩的,長得醜陋或形體不全的,或是那些行為像嬰兒般幼稚的,這些孩童都很容易因為備也們跟環境之間的關係而有漸增的自卑感。圍繞這種自卑感所發展的性格特質,以及隨著對環境的敵意增加而更清楚展現的性格特質,或許都可以稱為異常態度。畏怯、猶豫、不安、害羞、怯懦、過度渴求支持、屈從性順從等這類特質,都可以說是自卑感的展現。
- 出於防衛與補償意圖 : 冒失無禮、好勇過人、魯莽草率、反叛、固執與叛逆等傾向,也經常伴隨著想扮演英雄、戰士或搶匪等角色的幻想與願望。
- 自卑感最後在一種恆久存在而永不停歇,並總是感覺被輕視的誇大感受中達到高峰。灰姑娘幻想,在現實中會造成傷害。
- 想報復自己及周遭環境或是死亡的想法,故意讓自己罹患兒童疾患、養成壞習慣,抑或是性早熟與性欲望的爆發,目的都是想讓自己看來像個有分量的大人。孩童展現了一麵叛逆的態度,但也正由於這樣的態度,使得他全然仰賴別人的意見與態度過生活。
- 另一種狀況,孩童可能因為先天氣質或後天經驗而放棄攻擊,並從經驗中學會透過被動的行為、屈服與示弱,以及發自內心或虛情假意的順從,來獲得驅力滿足,獲得最後勝利。如果順從與示弱成為孩童的主要姿態,親戚們經常會因家有模範兒童而沾沾自喜,殊不知這些孩童在生活、愛或職業上遭逢逆境時,很容易一蹶不振,而往精神官能症的方向沉淪。
- 愛,可以是有利於改善的因素。憎恨與懲罰則當然不行。教育必須要能消除早已存在孩童心中並不斷增加的自卑感,協助他們仰賴自己做出判斷,不受他人意見所左右,並能設立替代性目標。我們必須放棄對權威的信念,叛逆的孩子只會反抗權威。我們要邁向一個新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有一席之地,自立自足、自由且平等,無須只為某個特定的人服務,而是為了一個基於相信身體與心智成長的共同信念而奮鬥。
- 尼采 : 「因為所有的感官享樂都渴求永恆,渴求長而又長的永恆。」
- 自我驅力應視為人面對環境所感受到緊張與態度,朝向對權力的追求,朝向能夠掌控,朝向能夠居於上位。
- 想感受到自我的重要性,可能會抑制、壓抑或修正某些驅力
- 想感受到自我的重要性,主要會導致其他驅力被強化。
- 在跟周遭環境中他人的連結上,生命最初的調適已經具備了情感性的價值。在任何教育中都存在著強迫,他們幾乎感受不到無憂無慮的活力。教育上的錯誤則會導致經常性的不利與挫敗感,造成兩大發展趨勢
- 過度順從
- 反叛與尋求獨立自主
- 經常能在精神官能症患者身上發現,其貶抑女性的傾向,跟他想與她性交的渴望,經常同時相伴出現。「希望透過性交來貶低女性」。對此,他們時時刻刻想著如何保護自己,簡而言之,就是害怕女人騎到自己頭上,害怕女人比自己強大。
- Nov 24 Tue 2020 07:33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 (2) - 男性欽羨與對佛洛伊德的批判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