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將個體視為整體的態度去面對生命問題,因為問題的本質永遠是社會性的。這麼做會落顯出個體在處理自己的問題時,活動力程度的重要事實,就是猶豫不決的態度、自我封閉、迂迴拖延、解決問題的方法受限,突然暴衝隨後停滯、做事半途而廢,這些都是合作能力降低的典型失敗形式。
- 適應不良的活動力程度
- 儘管合作能力的程度提供了方向,但只有將活動力程度一併考慮進去,我們才能預測何時會有失敗的危險、會有哪種失敗。
- 自殺與酗酒者的特徵是從童年起活動力程度就比較高,這也構成了其失敗結構的基礎。他們的行動範圍明顯較大,但其活動力卻朝傷害自己的歧路發展。他們認為自己有著至高無上的價值,以至於覺得當他們自殺或自我傷害時,好像就能打擊到身邊的人,甚至於可以傷害更遠的人。
- 勇氣 : 只有遵照遊戲規則、具備合作精神與願意分享生命,個體的活動力才能稱為勇氣。
- 人不能夠分門別類,因為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生命風格。類型只是一種概念性工具,是為了對個體的相似性有更多了解。生命從來是朝向克服困難、完美、優越、成功。我們不能訓練或制約某個人是為了失敗而存在,然而每個人對於成功的所思所想都是獨特的。語言過於簡約,導致許多科學家得到錯誤的結論,因而對類型、本體及種特性深信不疑。
- 活動力類型
- 掌控型 : 掌控或主導
- 奪取型 : 期待從他人身上不勞而獲、依賴他人
- 逃避型 : 從逃避而非以解決問題而感到成功。
- 對社會有用的類型的人準備與人合作並有所貢獻。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