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所有生命的系統,都肇始於微小的一點。所有偉大的事情都是從「小」開始的道理,自然而然地以「先導群」的概念來思索。
  - 除非某種先導群能夠攜手合作,否則,組織當中就沒有一個地方,可供孵化新的構想,將概念變成能力。
  - 跨功能團隊;或是單一功能的團隊;或是由最高主管和資深主管組合而成的團隊,目的在做示範領導;或是來自非正式組織網絡。
  - 傾向 : 心胸開放且務實。總是深深關切實際問題,也很樂於投入實驗。
  - 組織內可以擁有好幾個先導群,彼此通常不認識。
  - 基本選擇
    - 用權威做為驅動力,還是學習?
      - 短期而言,以權威做為驅動力比較有組織效率,成效較佳。成功的關鍵在於領導者本身是否能源源不斷地將熱忱、想法和變革行動灌輸到體系之中。
      - 一開始行動的規模較小,而後成長。參與行動的人可以清楚說出他們想要達成的目標,並使用新的專案來做實驗,從成功和錯誤中學習,並且公開而坦然地談論結果。以學習為導向的策略,其目標即在形成一種自我持續的變革,以持續加速變革本身的成長與發展。
- 深層變革的成長流程
  - 讓結果說話。
  - 投入變革行動 : 最容易的起點
    - 特質
      - 與真正的目的和流程相結合
      - 可改善績效
      - 需要有為了目標而有權力採取行動的人
      - 行動和反思兼具,探詢與實驗並行
      - 給人有愈來愈大的發揮空間,可讓人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思考與反省以做決定
      - 增進個人與集體的能力
      - 在重要的情況中,把焦點放在學習如何學習
    - 三大基石
      - 新的引導理念 : 大多數組織的問題在於由平庸的理念所主導。把創新的理念講清楚,並公開討論,幫助員工用新的方式來思考、行動。
      - 基礎結構的創新
      - 理論、方法與工具
  - 培養學習能力
    - 微妙的語言轉變或許是唯一的信號 : 由我的角度來看是這樣……
      - 大家了解個人的觀點並不一定代表絕對的真理,每一個看法各有不同,而且每一個人的假設都接受公開探詢。
    - 學習能力的定義 : 一種個人、團隊、或更大社群所擁有的技巧和熟練的程度。
    - 五項學習修練而形成的能力
      - 熱望 : 為個人或集體找到方向的能力
      - 反思式交談 : 
      - 對複雜的了解
    - 學習需要時間,學習也需要練習。真的有心學習,才有最好的學習效果。
    - 三種不同的成長流程運作,啟動成長的三個引擎
      - 「因為這有切身關係」 : 一旦經驗過接近自己想過的生活方式,熱情自會湧現。
        - 個人直接利益就是維繫深層變革的首要增強動力。
        - 令人振奮、人人發願投入、能堅持不懈、有實驗精神、能打從心底欣賞別人的才華,也能諒解他人的限制,以及擁有有效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的團隊。
        - 「人在工作中追求快樂」
        - 我們認為很多事情都是理所當然,如「工作本來就是這樣」,因此我們不得不妥協。推動深層變革則不把人視為「資源」,而是認為企業持續進步的關鍵在於運用組織成員的熱忱、想像力、興奮與動力。
        - 熱情和自戀是不同的。了解個人成果的重要,並不是指老是想著自己的事。
      - 「因為同事都很認真」 : 非正式網絡和專業社群的重要。
        - 在組織中,要成員持續學習新的理念、彼此指導嘗試,以及分享實用的要訣和心得,這些非正式的網絡似乎比正式的管理結構來得重要得多。
        - 「實踐社群」 : 這種社群是由在真正執行工作時互信互賴者組合而成的網絡。這群人因為「對目的有共識,且真的想要了解彼此」而結合。
        - 如果我們從信賴的人學到新的理念,而且這個人不是上面的主管或老闆,我們就沒有受到威脅的感覺,也就比較可能保持開放的心胸。
        - 經理人不該圖謀掌控,而應把控制權交出來。
      - 「因為管用」
        - 信賴等於速度。我不必擔心這些人是否可以如期完成任務,還是慢吞吞地在我後面爬。我只要專注在自己的事,繼續前進即可。
    - 啟動「深層革命的成長流程」
      - 沒有人發願投入,將毫無進展;一開始若有人投入,幾乎也總是只限於少數幾個人。
      - 從小規模開始,穩定成長。
      - 預定的成果與實用的工具要比一個詳盡的計畫更重要。
        - 管理要能做到「水到渠成」的理想境界,要靠經理人在每一個關頭的直覺與判斷。重大變革更是如此,沒有既定的答案,重要的是實驗、觀察與反思。
      - 如果時間緊迫,而你又已陷入困境,那麼,先解決危機。
      - 記得,槓桿就在限制成長之處,而且,成長上限終有到來的時候。
        - 挑戰就本質而言,並非壞事。受阻反而更能激發出創造和創新。
- 重新思考時間的問題
  - 不斷增強的成長流程的力量之所以常會遭到忽略,是因我們已習於用機械的、直線的「時鐘時間」來思考。
  - 自然時間以及因自然而生的改變過程是不可分的。自然的成長過程本來就是不斷增強的。
- 前有限制
  - 能運用的高槓桿在於先知先覺,而非事到臨頭再來反應。
  - 因應成長上限,四種基本策略可以運用
    - 不可操之過急 : 不要加速成長,慢慢來 。在成長早期的開始,定期喊停,一起討論可能出現的限制。
    - 未雨綢謬
      - 經驗告訴我們什麼?
      - 如果一開始成效還不錯,那麼接著出現的挑戰中,何者將造成最大的困擾?
      - 準備面對這些挑戰,要多久?
    - 進行實驗 : 沒有一個發動變革的人,一開始就有答案。答案是從經驗和實驗而來的。
    - 檢視自己的心智模式,以重新設定目標

125207576_277561173695052_2018096451582345293_n.jpg

125041506_1319637778413573_7126421797003946726_n.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