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恩/蘇格拉底 : 「在心靈中創造一個張力有其必要,個人才得以掙脫神話和偽真理的枷鎖。我們也必須如此,在社會中創造出一種張力,以幫助人們從偏見和種族歧視這個黑暗深淵爬出。」
Jack Welch : 「我們的行為是由一個基本的核心信念主導的;這個信念就是組織從各方面不斷學習的渴望及能力,以及快速把這種學習轉化為行動 - 這就是我們終極的競爭優勢。」
- 最高主管即英雄的迷思
- 高階主管有能力主導大企業變革的證據並不充分。
- 在今天這個「授權的時代」,我們為何得照單全收,臣服在高階主管的能力之下?如果我們凡事仰賴這個階級、權威分明的組織,如何能打破這種等級?
- 我們傾向把領導者理想化,所以不斷地尋求這種英雄人物,希望他們能力挽狂瀾,讓頑強、毫無競爭力的組織脫胎換骨,但這種想法是企業得以興盛的關鍵嗎?我們所要建立的組織,本質應該是善於應變和創新,領導力來自四面八方,而非企業金字塔的頂端。
- hero-CEO的迷變來自文化上的「癮」。面臨不得不變的關頭時,我們總想挑簡單的路走 - 找個英雄來排除萬難就行。
- 新領導者的典型作是削減預算(特別是人事支出),提升生產力和獲利數字。新的點子往往不是第一線的工作人員想出來的;他們有所顧慮,不敢貿然行事。此外,大家因競爭或討好上司而忙得不可開交,沒有精力去創造新產品,或迎合顧客的需要。遲早,新的危機會來,舊人下台,大家期待新的英雄。這種惡性循環的開端,始作俑者就是高階主管。
- 另一片視野
- 高階主管背書,遠不如組織各部分真摯的投入和學習能力。其實,管理權威運用失當,反而無法使員工發揮能力與對工作更深層的投入。
- 深層變革必須改變人們的思考方式、信仰與看世界的方式。「人們會給高階主管壓力,要他們發動企業文化變革,這是因為他們不了解 : 只有在價值是一個人志願選擇的時候,才是真價值。」
- "相信只有高階主管能發動變革"的信念,允許所有的人可以繼續以此為推托之辭 : 不管變革是否發生,高階主管都該負責。
- 什麼是領導?誰是領導者?
- 在今天的企業界,「領導者」和「高階主管」已成同義詞。說到「培養領導者」,意思就是「培養有潛力的高階主管」。
- 暗指不在高階主管職位的,就不是領導者。
- 如果領導的定義只是階層組織中的一個主管職位,就深遠的意義可言。
- 本書眼中的領導,是一種帶領人類社群塑造未來的能力,尤其是持續有意義的變革。領導是一種掌握「創造性張力」的能力。這種張力的能量,源於人們清楚地提出一個願景,且盡全力說明真象。
- 金恩/蘇格拉底 : 「在心靈中創造一個張力有其必要,個人才得以掙脫神話和偽真理的枷鎖。我們也必須如此,在社會中創造出一種張力,以幫助人們從偏見和種族歧視這個黑暗深淵爬出。」
- 三種領導者間的互動
- 地方第一線領導者 : 只有他們和他們的同事才能進行有意義的組織內實驗,來測試新理念或新方法的實際效果,因此他們位居要角。
- 擁有創造該單位更佳成果的熱情,限制則是與其他單位接觸不夠。
- 內部網路連結者、「網路領導者」或社群建立者 : 沒有這些人的熱心與效率,學習成果就難以擴散出去。
- 藉由非正式的人際網絡,創新理念可以像有機體般,在組織的四面八方擴散。
- 幫助地方第一線領導者,把熱情與理念傳遞出去。
- 高階領導者 : 有效能的高階主管領導能力在今天面臨更多的挑戰,特別是因為組織迫切地需要深層變革,以及它們面臨巨大的外在壓力,兩項因素結合在一起的緣故。
- 建立一個組織環境,以持續創新、創造知識,如此才能達到組織的深層變革。
- 建立學習的新基礎結構,支持與探詢,「以身作則」等。
- 焦點放在設計,而不只是做重大決策。除了自己不得不做的決策,其他的決策都盡量下放。
- 必須群策群力,他們需要更多的夥伴,而且了解個人英雄終究會落得孤立無援。
- 就本質而言,領導者是走在最前端的人,真正獻身於深層改革的人,這種改革牽涉到整個組織和他們自身。他們自然而然地以信譽、能力和奉獻來影響別人。
- 領導者做些什麼?
- 最重要的學習,必然是在每天實際的工作中,在我們所追求的熱望中、也在我們所面臨的挑戰與對外界的反應中。
- 未來企業唯一的競爭優勢就是,管理者具有比競爭對手更快的學習能力。
- Jack Welch : 「我們的行為是由一個基本的核心信念主導的;這個信念就是組織從各方面不斷學習的渴望及能力,以及快速把這種學習轉化為行動 - 這就是我們終極的競爭優勢。」
- 對很多人來說,「學習」就是「訓練」。把學習看做是一種沒有多大效果的「裝飾」,它與企業的經營績效沒有多大關係。最糟的,莫過於認為學習就是「接受訊息」,如聽講或讀完指定的教材,與創造未來沒有多大關聯。
- 「學習」 : 依循某一軌道或按照某種修練方式而得到經驗,再藉此經驗加強能力。所以「學習」是時間的,而且發生於「真實生活」中,不是在課堂或訓練課程上。
- 「訓練」 : 就是「控制」。
- 阻礙學習的限制
- 不當的工作表現評量制度
- 一般人的心態 : 管理者不該指出問題,只應提出解決之道。
- 系統就是會形成一種反作用力。限制流程很自然地反映出工業時代組織的平衡力量。大多數創新者的策略最根本的缺失,就是只把焦點放在創新,也就是想要達成的目標,而不去了解文化、結構以及成規對他們的努力有何反應。
- 十項挑戰
- 我們沒有時間做這種事 : 有關時間控制的挑戰
- 孤立無援 : 變革小組所需要教練、指引和支持不夠
- 看不出有什麼關聯 : 說明變革的理由
- 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 : 管理言行一致性的挑戰
- 這種方案是? : 恐懼與焦慮的挑戰。
- 這種方案根本沒用! : 負面評價的挑戰。
- 我們走的路才是對的!他們根本就不了解我們! : 孤芳自賞,高傲自大的挑戰。
- 這個方案由誰作主?現行治理結構的挑戰。
- 我們一直在重複別人做過的事 : 難以擴散的挑戰
- 我們將何去何從?我們在這裡到底為了什麼? : 組織的策略與目的。
- 「挑戰」 : 如果我們運用全副心神去思考與了解,最後再加上創造力,挑戰就會帶來進步。「危機」包含危險,也包含機會。
- 一個學習方案或變革方案愈強,面臨的挑戰就愈艱矩。「現實終究不會是我們的敵人。」
- 深思
- 我是否看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挑戰?我能察覺得出與我的努力相對的阻力嗎?
- 我了解挑戰的本質嗎?我自己怎麼看這些挑戰的本質?能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嗎?在我面臨挑戰時,其他人眼中的我如何?
- 在了解和因應挑戰時,誰最能助我一臂之力?我們又如何互助?
- 就因應挑戰而言,有效的行動是如何形成的?我們希望自己發展出哪些能力?
- 如何得知有進步了?
- 五項修練,AGAIN
- 自我超越 : 願景
- 改善心智模式 : 反思和探詢
- 將大腦自動跳到錯誤結論與假設的瞬間過程,改為爬梯般逐步推論的過程,以檢視推論中何處出了差錯。
- 建立共同願景
- 團隊學習
- 系統思考 : 深入了解因果互動與變化之間的關係,藉以更有效率地處理會影響到一連串行動後果的力量。
- 主要論點
- 組織是人們思考與互動方式的產物
- 要改善組織,必須讓人有機會去改變他們的思考和互動方式
- 一再加強訓練、或經由命令與控制的高壓管理手段,難以達成此種目的。
- 組織學習的實踐包括種種可行的活動,如新的經營理念、基礎結構的創新,以及可以改變工作方式的新管理方法和工具。
- 如何解讀系統圖
- 可以從任何一個變數開始
- 增減任一變數
- 順著環路,完成整個故事
- 與一群人一起測試了解程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