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人內心有一座記分板,把自己各種面貌區分為「好」或「壞」。

. 長久以來,人類自認能力有限,喜歡將自己分類、標示、批判,然後畫地自限,認為人類無法超越某種範圍。人生的目的因而成為盡力符合那個既定的範圍,卻不是實現自我、達成幸福人生的願望。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天晚上我會檢討,我說的每一句話是否懷著慈愛,我是否專注聆聽、呼吸,我是否專心吃每一口飯、喝每一口茶、走每一步路.....,我發現都可以出書了,哈哈。

以前的我會想,怎麼有辦法每天檢討出東西來,我想那樣的自大狂妄,其實是自卑跟麻木。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但願能有那麼一天,所有的孩子、所有的大人終其一生都能以未被家庭、社會破壞及限制的模樣,能夠真實地做自己,有意識地活在當下,實現自己所有的才智,感受平靜地喜樂。我要讓許多人知道這件事,人可以選擇自己的模樣。要走到那一天,就從今天開始,我繼續改變自己的旅程,我開始知道每個人都在受苦。我要有意識地去選擇自己只留下良善、慈悲的我,那是衝動、被焦慮支配的我帶給我的禮物。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你我都是在古老的教訓下長大的,我們從來都不懷疑,這個世界分成好與壞、是與非兩大範圍。如果我們勇敢揭起遮蔽自己的蓋子,很可能發現裡面竟然藏著不少見不得人的壞東西和過錯。

. 我曾經想過,事情也許不那麼悲觀,還有別的可能性存在?譬如含苞的嫩芽,原先壓抑未發,如今卻悄悄地迅速成長,帶來新鮮生命的希望。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人們常常不去聽自己在說什麼,卻習慣性說出自己無意要說,或傳達出一些自己無心傳達的訊息。把說話帶到我的意識裡,才是真正地在說話。

. 認識自己,就是設法知道我們在做什麼、我們在說什麼、我們怎樣行動,以及我們想到什麼、感覺到什麼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注意生活中那些「一定要」、「絕對不能」、「應該」和「當然是」,就會發現那套規則是什麼。如果要靠這些來生活,會得到一些失敗、罪惡感的經驗,並且容易對別人生氣。

. 大部分的人都有很多幻想,而且多半是擔心會發生可怕的事情,常忙著幻想,反而疏忽了周遭的現實。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談到改變,首先要坦誠地面對自己的情緒,一個人在情緒上坦誠,就等於擁有一顆和別人接觸的心,這種情緒上的坦誠稱為一致性。

. 令人哀傷的是,許多人把矯飾自己的感情視為理所當然,自然就沒有察覺到其它的可能性。做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結果卻得到一些不必要的痛苦。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人本身就是一個奇蹟,不僅不斷地在演變、成長,而且永遠有接受嶄新事物的能力。---- Virginia Satir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我們在人生中發展的反應模式已經根深柢固到幾乎成「自然」...反應模式不容易改變或控制,此外,我對親疏發展的獨特立場,以及焦慮程度,也同樣根深柢固,這全是組成基本性格的部分。

  . 如果能以輕鬆、緩慢、可調整的步調前進,就能達到我所期待的境界。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因親密程度所產生的焦慮感,與下列這些問題有關 :

  . 「我能和別人有多親近,同時又不需要成為別人理想中的我,也不需要做別人希望我做的事,而是做與眾不同的自己呢?」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