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許多人內心有一座記分板,把自己各種面貌區分為「好」或「壞」。

. 長久以來,人類自認能力有限,喜歡將自己分類、標示、批判,然後畫地自限,認為人類無法超越某種範圍。人生的目的因而成為盡力符合那個既定的範圍,卻不是實現自我、達成幸福人生的願望。

. 只有當我學習接納自己內在的世界,才能夠接受別人的內在世界。藉此,我還可以跟別人建立親密關係,使和諧人生的宿願得償。如果我過分忙於批評,判斷是非對錯,就沒有精力了解自我或欣賞別人了。

. 新的想法和信念是新的機會是主要導因,而第二步則是我們願意冒險探索並付諸行動。

  . 去一個從未到過的地方,通常會引起兩種反應 : 一是興奮,一是害怕。

. 心理學家 ( Pritz Perls) : 「在恐慌不安之中,慢慢吸一口氣,就會感到一絲興奮之情油然而生。如果屏住吸呼,一股恐懼又會襲上心頭。」

. 許多人對未來充滿恐怖的假想,以致於筋疲力竭而無法做任何新的嘗試。

. 一個人要打開新的機會之門,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允許自己冒險踏入未知的世界,如果僅止於幻想而不能付諸實際行動,幻想就永無實現的一天。

. 所謂「唯一正確的方法」不過是別人所認可的方法而已,我卻終生孜孜矻矻地全力奉行不渝。

. 當我依照「唯一真理」而活時,只能維持一種特定的面貌,其它所有面貌則必須妥為隱藏。一味拒絕自己內在那股躍動的生命力,久而久之,身體禁不住一再侵蝕而逐漸耗損。

. 旋轉木馬的木馬是我的許多面貌。

. 在我一生中曾經有一段時間,我以為我必須把那些麻煩的「部分」全部毀掉。如今我體認到,把它們當成好朋友反而使我獲益良多。

. 有些人以為,人生的責任就是聽從別人的意見,絕對不要傷害人或使人失望。這種人的一生永遠為了「是否使別人高興」這個問題,糾纏鬱結,不堪其苦。這豈不是自己袖手旁觀,把主權拱手讓人嗎?

. 我必須幫助別人來了解自己,最好的方法是跟別人分享我內在的感覺,也要有拒絕別人的勇氣。拒絕當然會引起失望,但失望不過是人類普遍而健康的情緒之一,不必膽顫心驚地竭力迴避。

  . 一個人能老老實實說「不」,才會誠誠懇懇說「好」。

. 哪一個才是我?我就是我所擁有的每一樣事物。上天賦予我的一切也都歸我所有。這就是「我」。

. 有些人或許不合我的口味,這並不表示他們不好,不過是興趣不投而已。我也可以學習接受從前不喜歡或不了解的事物和人。有時人們在還沒有真正嘗試以前,就武斷地說此物絕對不合本人口味。有時又淺嚐即止,不願進一步獲得真正的了解。真正嘗試、探索後再下斷語,為時未晚啊。我對不認識或不熟悉的人,應該多所努力以求深一層的了解。

. 出現小小的不平衡時,最好能馬上面對,否則會演變成難以收拾的嚴重不平衡。說出心中的需要和提出要求,是不是對的?滿腦子責任和「應該」又對不對呢?及時認識自我的能力,好不好呢?

. 對於偶然出現的過錯或損失,學習淡然處之。其實每一件事都帶來不同的得與失,如果能瀟灑自由地隨時修正自己的態度,新的平衡和自我更新就都屬於我了。

 

尋找自己的道路

. 新的可能始於我堅信: 凡事絕對沒有永不更改的路道可循。如果我願意探究自己的內在世界,並且肯冒險邁入未知領域,這幅圖可以一路無盡地伸展下去。

. 我只要有一個生命,不多不少的一次,屬於我自己的。

  . 把所有我喜歡做的事列成一張清單,包括我想實驗一下的新態度,和我願意更加了解的自己的新面貌等等。

  . 在每一項之下再列出三件具體的事,如讀一本書、向某人請益、靜坐沉思、加入一個團體、參加研討會或演講會之類。

. 不論年齡高低,每一個人內在都有未開採的新東西值得探索,我愈能發現自己前所不知的內在新事物,愈能成為活潑有趣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