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我都是在古老的教訓下長大的,我們從來都不懷疑,這個世界分成好與壞、是與非兩大範圍。如果我們勇敢揭起遮蔽自己的蓋子,很可能發現裡面竟然藏著不少見不得人的壞東西和過錯。
. 我曾經想過,事情也許不那麼悲觀,還有別的可能性存在?譬如含苞的嫩芽,原先壓抑未發,如今卻悄悄地迅速成長,帶來新鮮生命的希望。
內心的舞台 - 第一幕 : 揭開帷幕
. 有些人也想做好人,蓄意忽略一些不如意的事,從來不過分要求,又經常忍氣吞聲度日。他們不願意欺騙別人,也不認為一定要發揮一己之長,他們只想平凡輕鬆地度一生。他們的人生哲學實在也無可厚非。但是,根據我多年來的親身體驗,抱持上述退避觀念的人,生活很容易變成枯燥乏味和不怎麼愉快的經驗。事實上,我們都居住在一座「情緒牢籠」裡而不自知
衝出我的情緒牢籠
. 我總是讓一大堆「應該」逼得自己無法喘氣,而那些「應該」又總是和我們的心願和能力發生衝突。結果永遠是千篇一律的挫折感,以及根本不必要產生的失敗與失望。
. 人們往往無法自覺。由於缺乏新知、想像力和注意力,他們不知不覺在自己四周築起高牆,切斷一切新的可能性。
. 監視我內心的獄卒,是一些被我視為具有威脅、逼迫性的事物
. 還有一個看守者是「恐懼」,它無時無刻不在伺,並限制我們保持原狀。
. 這些獄卒和看守者,其實都是由我自己的幻想編織出來的。其中,大部分源自過去經驗中某些權威人物的威嚇,我未能加以合理評估,任其蔓延到現在。
. 還有另一位「看守者」,就是我們的「憂慮」,擔心自己是否為人所愛、被人看重。
.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誠心想擺脫自己的情緒牢籠。它實在常常令人太難過了。我們所用過的方法不外乎懇求、威脅、取悅別人,或呆坐不動,盼望「貴人」來替我們解決問題。這些終將落空,而且還引發無助、憤怒與罪惡感將人淹沒。
. 如果我肯換一個方法 : 先承認並接受自己最厲害的壓力來自內心;然後開始一個大膽的嘗試,研究自己的思想、感覺、身體和靈魂如何能彼此協調、相互整合。
. 許多人在外在世界中失敗,是因為浪費太多精力對付內心的問題。
. 向故知和舊習挑戰,是很艱難的一步,因為這樣會把我們推向恐怖的未知。
. 我們中間大多數的人長年身受情緒牢籠之苦卻毫不自覺。只依稀覺得自己好像不怎麼快樂,有時候也有些沮喪。永遠在等候一個神奇的時刻來臨,一切事物就會改變。
. 沒有任何人能完全符合「應該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