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到改變,首先要坦誠地面對自己的情緒,一個人在情緒上坦誠,就等於擁有一顆和別人接觸的心,這種情緒上的坦誠稱為一致性。
. 令人哀傷的是,許多人把矯飾自己的感情視為理所當然,自然就沒有察覺到其它的可能性。做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結果卻得到一些不必要的痛苦。
. 要有一致性是相當冒險的事,什麼是冒險的事呢?就是我必須做一些我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或用新的方法去做同一件事。
. 嘗試改變時,從四個方面來看 :
1. 我覺得自己怎麼樣?( 自尊方面 )
2. 我怎麼讓別人了解我?( 溝通方面 )
3. 我怎麼對待我的感覺?( 規則方面 )
4. 對於新的、不一樣的事,我要如何反應呢? ( 冒險方面 )
. 人們害怕發生這種事情,因為原有舊的平衡受到干擾,並將產生一個新的平衡,而這種新舊之間的轉換常使人害怕。
. 當人的存在不感覺一致性時,和別人的關係就會變成一連串只論輸贏的遊戲,而失去和別人建立良好和諧關係的機會。
. 我是不是很少聽人這樣說......
「他真能堅持信念,言行合一。」
「他是個有勇氣表明自身立場的人。」
「他具有承擔風險的膽量。」
. 四種將會破壞我和別人交往的能力的溝通型態 :
1. 討好型
. 當一個人說 : 「親愛的,我只希望你快樂。」時,他內在的真正感受是歉疚,憐憫和輕視。
2. 責備型
. 「你真笨,老是做這種事!」其實內心真正的感覺是害怕、無助、敵視,甚至想殺人。
3. 超理智型
.「維持一個人的平衡是很重要的,人必須為失去平衡付出相當的代價,根據最近一個報告......」心裡覺得自卑,覺得自己很愚蠢。用冗長的話語、無數的解釋、眾多的參考資料和別人溝通
4. 打岔型
. 在任何情形都是不合適的、破壞和扭曲。
. 我相信這四種溝通方法是人們從成長過程中學習來的,並且是所知道最好的生存之道,因此值得尊重。當當完上述溝通方法而發現自己也有其中的溝通方式時,不要洩氣,請別放棄自己或藐視自己,而要尊重自己。
. 當人們不太注意自己內心的感覺時,就會不自覺地用這些溝通方式相處。
. 內心深層的感覺可能都是自己不被喜歡、不被需要、寂寞、被拒絕
. 嚴格地說,世界上很少人是真正地「相遇」,真正地「接觸」,很少事情是很有創意地完成,而又有多少人對自己、對別人覺得十足的安全呢?假如有人能做到這種地步,那麼人生將會有多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