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生活中那些「一定要」、「絕對不能」、「應該」和「當然是」,就會發現那套規則是什麼。如果要靠這些來生活,會得到一些失敗、罪惡感的經驗,並且容易對別人生氣。
. 大部分的人都有很多幻想,而且多半是擔心會發生可怕的事情,常忙著幻想,反而疏忽了周遭的現實。
. 我的過去是啟示了現在的我?還是汙染了現在的我?我有沒有拿五歲時的生活經驗在「現在的情境」中過活呢?
. 很多人似乎不並了解我們的思想大半來自於一些假設,以至於把它當成事實。
. 了解別人,經常不是容易的事...需要澄清是當事者的重要任務,而所有的事情也都是從這裡產生的。
. 很多人不能好好地聽別人的話,所以會產生誤解。人與人之間會產生那麼多誤解,主要是因為人們沒有弄清楚這些簡單的人類行為。
. 運用我的感覺 :
. 看
.人類用頭腦中存有的圖像來看世界,而所看到的常常是根據過去的經驗編造出來的,而不是根據現在、此時此刻所看到的去描述。
. 觸摸
. 聽覺
.聽覺和傾聽有關。
. 我可曾注意到?當別人正在跟我說話,我是那麼忙碌,忙著準備我接著要說什麼,忙著弄清楚對方說的是對是錯,或是我的頭腦已被別的人、別的事情塞滿......,所以我只能聽到片斷的訊息;某些時候這些片斷會連結自己過去的經驗,而引發一些舊的恐懼或期待
. 呼吸
. 話語的力量 :
1. 我 :
. 重要的是 : 我用了「我」,就很清楚表示我要為自己所說的話負責。
2. 你
. 用「你」常令人有被責難的感覺
3. 他們
. 用「他們」常常是想說的「你」的一個間接說法,也常常是一種散布謠言的曖昧方法。
. 弄清楚「他們」是誰
4. 它
. 「它」代表一個隱藏的「我訊息」,盡量用「我」代替
5. 但是
. 「我愛你,但我希望你能常常換內衣。」這樣容易使對方覺得不舒服、不安和許多困惑
. 「我愛你」而且「我想要求你一件不太愉快的事情,我喜歡你時常換內衣」
6. 是,不是
. 很多人會說「是,但是」或「是,也許」或「不是」,這樣說讓他們覺得比較安全
. 當我們很清楚地說「是」或「不是」時,指的是「現在」此時此刻的看法,而不是永遠如此。
. 如果「不是」說得不清不楚,「是」也很可能被懷疑
7. 總是,決不
. 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少東西是「總是」或「決不」的,如果我遵照這些要求去生活,結果一定是失敗。
. 我們使用這些字常常只是為了強調自己的情緒 -- 「你總是令我生氣。」事實上想說的是「我『現在』對你生氣」
. 基本上它們都會帶來一些不必要的罪疚感和不足感
8. 應該
. 「應該」和「必須」也是很容易使人掉進陷阱的字眼,似乎暗示著我已經錯了,而此刻我也無能為力
. 如果我聽到自己說出「必須」、「應該」時,要注意這是一個警告,意味著我現在正有所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