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種大家心照不宣的守則是 : 「別人若是一再堅持,就當他們是「無可救藥」。而我自己堅持,則是「擇善固執」。但大家的出發點都是「正直」,也有幫助別人的意願。
- 我們永遠沒有辦法達到完美的標準,認為自己自然而然可把種種情況處理得無懈可擊。我們要了解,自己終究是不完美的,且必須從中學習。我們不需要讓同伴們變成我們,我們要試圖去幫助他們變成更好的他們。
- 老人在新人前面,會自然而然改變自己的行為,具把過去老人之間說過的話當作是秘密 : 「他們實在不了解我們。他們會怎麼想?」這點要特別注意。
- 爬出「垃圾坑」之道,助彼此一臂之力
  - 蒐集言談和行為資料 : 錄音。
    - 人們常不假思索就做了,以致比較容易記住當時所想要做的,而忘了當時真的做的。這足以釀成災難。
  - 事件說明 : 每一個人回想發生的原因
    - 我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別人對我的行為有何反應?他們的下一步為何?
      - 問自己 : 我對自己得到的結果滿意嗎?不滿意的是什麼?我離自己的目標更近,還是更遠了?
    - 我說了什麼,或是做了什麼,因而有這樣的結果?
    - 我自己怎麼看這種情況,其他人又是怎麼看?當時,自己的感覺為何?這種感覺如何促成我的行為?
      - 問自己 : 我看這種情況的觀點,是怎麼讓我的行為看起來是合理的?
      - 再問 : 這種觀點有助於我做事的自由,還是有礙?
    - 在這個特殊情況中,我覺得哪些問題最富有挑戰性?
  - 和別人一起反思自己的說明
    - 你選擇的那一段錄音記錄的資料
    - 你如何詮釋那一段。然後,請別人提供意見
    - 對你選的那一段,提出新的詮釋
    - 你可能沒有注意到的資料,包括你還做了些什麼、你對別人的衝擊,或是別人曾試著做什麼。
    - 不要不假思索就拒絕接受他人的意見。如果你的觀點和別人不合,請詢問他們何以有這種觀點。最重要的是,請他們幫助你看到你可能忽視的。
  - 讓衝突起作用
    - 把一再發生的衝突,轉化為讓每個人成長的力量。把彼此的弱點看成是擴展自己能力的機會,以便在更多不同的情況,幫助各式各樣的人。
  - 擁抱不一致之處
    - 不管你能力多強,你所擁護的做法和現實生活的行為,總是有差距。這是因為有效行動所需的知識,要比光是談論這種行為複雜的多,要求也比較多。
    - 請聆聽。
  - 謙虛看待自己的成就,同情不完美的人事(包括自己)
  - 不管你們多厲害,或變得多好,不要忘記在外界支援方面投資
- 「師生關係」真正的回饋在於 : 藉由幫助別人,無形中自己也有成長。
- 在今天步調飛快的企業界,有一個自然的傾向,就是儘速取得所有的新知識,然後「狼吞虎嚥」,以求立竿見影之效,也才不會影響滿得不能再滿的日程表。
- 技巧的養成分成五階段
  - 入門 : 無法很容易就看清問題,加以診斷。
  - 進階 : 
  - 合格 : 對該領域的知識已全盤研究過。學習者的能力已達一定,不會因為得到額外的指導或秘訣的傳授而有增進。此時,已經具備相當多的知識,但很多地方還不知道怎麼做的竅門。
  - 嫻熟 : 由於能夠完全掌握問題,應用工具和實際經驗來解決,因此任何情況都難不倒他們。然後,這些仍是有意識的行動。
  - 專精 : 到了這個階段就是專家了,可以打破成規,超越目標。
- 組織學習能力的養成,也有類似的階段演進。系統思考的實踐者,可能包括以下各種不同程度 :
  - 入門者 : 讀簡單的系統圖,了解不斷增強的環路與調節的環路,以及能辨識主要的「系統基模」,也能提出新的經營構想。
  - 進階者 : 繪出「因果環路」圖,辨識自己工作中的行為模式,也能以更複雜的因果環路圖或電腦模型進行實驗。
  - 合格者 : 將系統基模內化,能幫助團隊處理根本而複雜的情況,也能教別人使用基本的系統思考技巧,在電腦模擬技巧方面也具備紮實的活用知識。
  - 嫻熟者 : 能立刻前斷如何運用系統思考來解決經營問題;他們是經驗豐富、能力很強的顧問。
  - 專家 : 內化的不只是基模,電腦模擬的原則也是。會注意到成長上限的多種變化,以及使成長機制達到平衡。
- 一個組織在「孤立無援」的挑戰中掙扎時,可以在體系內先尋求支援,做法除了培養員工,讓他們有入門的能力,也可在內部驅動自我增強的成長流程。合格的學習者就可以在內部擔任教練,帶領更多的新手和進階者,使之具備合格的能力,同時幫助已經合格的人更上一層樓,達到嫻熟的地步。
- 系統思考的四種方式
  - 開放系統 : 從流動與限制來看世界
    - 用半天的時間研究開放系統
      - 系統的邊界在哪裡?整個系統只是由你們這個團隊組成的嗎?還是由你們部門?與你有關的只是某一個流程,還是某一條生產線?你的公司,還是你們這一行是一個整體嗎?
      - 外界輸入到你們系統中的東西是什麼(貨品、資金、勞力、資訊)?這些輸入之後,會經過什麼樣的轉變過程?你們這個系統輸出的又是什麼(報告、產品、服務、數字、垃圾)?外界對你們輸出之物有何反應?這種反應又如何影響下一回的輸入?
      - 請把你的系統邊界往外沿伸一點,以擴大思考面。哪些外界人士屬於系統的一部分,如重要的投資人、顧客、供應商,還是政策制定者?
      - 以系統目前的情況而言,誰知道你所創造出的圖像?
      - 當某一種輸入(如知識)可以做為高槓桿時,組織是不是反倒偏重另一種輸入(如資金或原料)?
  - 社會系統 : 從人類互動來看世界
    - 關係就是一切
      - 組織中的不同社群,以及各社群之內和不同社群間成員的互動。
      - 大家認為形成社群互動的力量為何?
      - 系統的目的與目標。
    - 精英的「上級」住在奢華的郊區,彼此間你爭我鬥,毫不知道在別人眼裡,自己是什麼樣的的人;「基層員工」對「上級」的纏鬥與辯論沒參與的份,也不了解如何去除受到的壓迫;而想要討好每一個人的「中層主管」則恩任務繁多,無能為力。偶爾,在「基層」會出現一些反叛者;弔詭的是,「上級」反而樂觀其成,他們終於有團結一致的理由了。
    - 用半天的時間研究社會系統
      - 定義你所關心的社會系統,如定義開放系統那樣。
      - 指出不同社群中的成員 : 誰是上級?誰又是中級主管、基層或顧客?請在每一個分類之下列出名字或社群。
      - 這些人同意自己屬於某一類的人嗎?他們認為自己有何責任或是特權?他們相信自己在這個系統中有發言權嗎?
      - 這些社群怎麼看彼此?對彼此有誤解嗎?他們看別人比看自己更正確嗎?
      - 這些認知對其他社群的效能有何影響?
  - 流程系統 : 透過資訊的流動來看世界
    - 能夠起作用的資訊才有效果。一組促使系統運作的基本工具 : 社會技術系統、流程改造和流程圖。
    - 資訊是流動的,而且容易重新安排。
    - 流程重新設計,是一再反覆進行的。使用系統的人必須對問題很快做出反應,使回饋得以改進整體的設計。流程設計要成功,得靠非正式的資訊。
    - 以半天的時間研究系統設計 : 目標只是在,藉由跟理想流程做比較,對組織既有的流程有更好的了解。
      - 為你的組中有必要重新設計的流程定義。
      - 這個流程的目的是什麼?如何為組織增加價值?重新設計的目的又是什麼?這個新系統應該有什麼樣的結果?
      - 請用便利貼和色筆描繪你心目中理想的全部流程。請在一張白紙上把所有的活動流程,一步接著一步,從左至右畫出來。
      -這個流程穩固可靠嗎?如果出現重大的瓶頸或危機,這個流程會垮掉嗎?還是會復原?新的流程簡單而透明嗎?大家一看就知道組織要求他們做什麼嗎?他們清楚知道如何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知識嗎?新的流程會回應嗎?流程是細緻的,還是粗糙?同一項任務是否能儘可能達成多個目標?
      - 你現在了解何人的輸入對系統的設計有幫助?在下一個階段的重新設計時,如何把這些人納進來?
  - 活的系統 : 從自我創造的實體之間的互動看世界
    - 一個不斷活動、改變、緊密相連的世界,各組成份子互動關係快速而頻繁,秩序自然由混純而生。
    - 活的系統思考者著眼之處不是特別的槓桿點,反之,他們會傾聽系統想要去哪裡。他們擴大並增強大家對這個方向的認知,自然而然就會出現新的行為,把整個系統模式推過臨界點,變成一種新的形式。
    - 活的系統的組織工作演練 : 活的系統是基於對話,以及反思、深度匯談等其他方式。
      - 你們組織的「基因密碼」為何?
        - 組織的哪些面向還是保持恆定?何種價值、行動的方式或習慣的想法會加強你對組織的認同?
      - 歸屬的問題。哪些人是真正屬於這個系統的?那些人知道自己屬於這個系統嗎?這是自他們的選擇嗎?
      - 目的是什麼?在組織中,會期待什麼事件?是令人嚮往的未來嗎?
        - 這是誰的願景?只是高階管理團隊的意願嗎?它也是顧客、供應商、員工、股東和社區成員的願景嗎?大家對公司的希望是什麼?
      - 組織的自覺和對環境的感覺如何?人們何必聽別人說該怎麼做?為什麼不乾脆給人取得所需資訊的管道與自我調適的權力?組織裡的每個人都很清楚自己在市場上的表現嗎?大都能辨認出微弱的問題警訊嗎?讓人意想不到的警訊出現時,大家是熱烈討論,還是視而不見?
- 人們常忽略一個能就近能依靠的堅實之物,就是自己的肉身。每天的鍛鍊不但要「練身」,注重動作技巧的熟練,也要「練心」。
- 練心養神 : 個人基本練習
  - 問題出現時,要如何在中心點站穩?
    - 首先,不要立即反應。坐下來,站著也行,把心思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不要強迫自己深呼吸,讓自己好像在身體的指導下自然地呼吸。讓意識跟著呼吸深入體內,想像呼吸可以化解緊張。吐氣時,再把化解的緊張趕出體內。繼續做,讓肩膀得以放鬆,自然放下。慢慢地,身體就會進一步感到放鬆和居中平衡。產生平衡和輕鬆的感覺後,或許可以找出行動的最佳時機。如果只是死命地衝向前去,尋求解答,就看不到這樣的時機。
  - 萬一思緒飄離時 : 把意識放在呼吸上,進行在中心站穩或反思等過程時,將注意到心中會浮現種種思緒、欲望、痛苦和憂慮。一旦這些顯現時,就記錄下,然後使之飄離或蒸發。持續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
  - 電話響時 : 不要馬上接,養成響三次才接的習慣。利用這段時間練習呼吸,把意識放在中心點。
- 一般人思想裡所理解的創造力,只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人總以為理想的解決之道必須外求。對解決之道加以分析之後,再把這些分析強加在他們想要解決的問題上。有創造力的人,知道這樣做行不通。創造力出自敏銳的感官。用一種比較清晰、而一般人卻習之而不察覺的形式來學習感受是可能的,但是大多數人已經習慣模糊的形式。
- 電子媒體文化、現代生活的擁擠與噪音污染,加上緊抓住人注意力的經濟與科技工具,這些都會對感官造成阻礙、使感官遲鈍。有些人的反應是被動、依賴,有些人則是以憤怒和敵意視之。能夠使自己的感官變得敏銳的人,則不會像以上兩者,而有自主能力。
- 找出感覺,而非情感 : 以欣賞音樂為例
  - 大家聽完後,在心中湧現的常常是情感,而不是感覺。感覺與情感有很大的不同。情感是內化、制約的,如憐憫、期待、焦慮、信心等等。好像心中有很多種按鈕,只要按下其中一個,那種情感就會流瀉出來。情感會常會使我們不能從周遭環境獲得真實的經驗,而脫離純粹的認知。感覺會為你帶來新鮮、甚至尚未被你意識定義過的東西。
- 聆聽的藝術
  - 我們常常為眼睛看到的所迷惑,但如果在聆聽時,能聽出「字裡行間」的微妙之處,深入別人言談的本質,要抓住言談的真相,就容易多了。
- 學習信賴
  - 在對彼此有深切的興趣之後,才有可能出現信賴。如果我們真的想建立信賴的關係,必須先培養不受拘束的感受力。光喜歡音樂還不夠,音樂必須帶給你更敏銳的感受,喚起你的興趣。這種能力將讓你對其他東西都有濃厚的興趣。如果你真的對某一個人或某一件事感興趣,不會只看好的一面,而是儘可能看到全面,直到這個人或這件事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變成構成你這個人不可或缺之物。
- 學習者的自由
  - 大家該為自己而聽。藝術之所以很偉大,正因為藝術不會強迫人一定要得到某種意義。藝術是讓人自由自在地為自己學習。
- 要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不是有一個計畫,規劃整個作品要怎麼做,而是要對整體有察覺。在一開始就知道目的和需求。
- 書單
  - Eliyahu Goldratt
  - Choice, Chance & Organizational Change
  - Living in balance
  - The power of mindful learning
  - The web of inclusion
  - The path of least resistance
  - Confessions of a philosopher
- 片單
  - MINDWALK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