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蕾登.艾珍.卡蒂妮 (Raden Ajeng Kartini)

在大都會 (一) : 從克莉絲婷.皮桑(Christine de Pizan)到西蒙.波娃
- 十九世紀後,科學已經取代宗教,成為知識份子生活的主要架構,因此科學也積極關注與性別相關的問題。
- 達爾文後期的著作特別關注性伴侶選擇和性作為繁殖形式在演化中所扮演的角色。這時候的時空背景正是男女性別分工與男女象徵區分最極端的年代,演化思想 - 「達爾文主義」而非達爾文本人 - 會為各種形式的社會差異提供生物理論的基礎,其中包括帝國擴張所建構的種族階層,也包括大都會中的性別區隔。
- 早年的男性知識份子在形塑關於社會的科學和社會進步的理論時都會觸及性別議題 :
  - 實證主義之父、影響力與達爾文不相上下的法國哲學家奧古斯特.孔德 (Auguste Comte) ... 特別注意婦女的社會功能 : 他認為只要婦女能夠謹守著屬於她們的領域,撫慰、照顧男人,就會成為未來烏托邦社會的重要基礎。
  - 英國哲學家約翰.史都華.米爾(John Stuart Mill),更為基進 : 導致不平等的基本原因並非男性的道德優勢,而是身體的力量
  - ...
  - 男性為什麼會關心性別議題呢?基本上是因為新興的婦女運動將「婦女問題」搬上抬面... 因此婦女解放也就成為任何一個社會是否「進步」的測試指標。
  - 艾佛烈.阿德勒(Alfred Adler)與社會民主勞工運動有密切的關聯,同時也公開支持女性主義。他修正的心理分析學說,正是以批評陽剛特質為主軸。
- 邁向完整性別社會理論的第二步 : 
  - 瑪西德.瓦爾汀 (Mathilde Vaerting),<<優勢性別>>,從社會學立場批評男子陽剛與女性陰柔是有固定的個性特質 : 
    - 所謂的男子氣概與女性陰柔基本上只是反映一種更力關係,在女人掌權的社會中,男人就會表現出中產階級社會視為典型女性特質的性格。
  - 瑪格麗特.米德 (Margaret Mead),<<三個原始社會中的性與氣質>> : 在新幾內亞的田野調查中發現的資訊,推翻了生理性別與性別化性格之間有固定關係的觀念。在新幾內亞的部落,非西方社會的性別配置儘管跟大都會中產階級生活南轅北轍,不過在自己的社會中的運作卻毫無問題。
  - 對於性別相對性的認知,助長了「性別角色」的概念。性別角色只是很粗淺地應用一個概略性的觀念 : 人類社會行為反映出的是人們順服自己社會地位的文化規範。
  - 西蒙.波娃 (Simone de Beauvoir),<<第二性>> : 
    - 拒絕將陽剛特質與陰柔特質的兩極化視為理所當然,而是深入探孛男性意識如何將女性建構成「他者」,同時探討女性因應這種處境與自我建構的各種途徑。

在大都會 (二) : 從婦女解放運動到酷兒理論 (queer theory)
- 婦女解放運動 : 強調婦女整體為一個受壓迫的團體或「性階級」。美國女性主義更是全面反對心理分析學說。
- 「父權體制」 : 描述男性權力和女性受壓迫的體制。父權體制必須受到獨立自主的婦女運動衝撞。
- 在大都會裡的大學 (挪威、瑞典),女性主義或受到女性主義的啟發的研究在1970和80年代都大量成長。某種程度來說,這是女性主義令人咋舌的成就;在大學裡的父權體制獨白幾乎是壟斷的,女性主義思潮從此奠定了新的社會基礎。
  - 婦女解放運動的積極份子對於這成功的早期階段則抱持不信任的態度,她們擔心學術界的女性主義會喪失其政治迫切性,脫離草根運動,把勞工婦女遠遠拋在身後。
  - 結果,這些積極份子擔心的事情都一一實現了。在英語世界的大都會中,絕大部分的性別理論都愈趨抽象、冥想與分析,或是完全沈溺於文化顛覆 :
    - 三名英國女性主義者,寫成<<性別理論化>> : 完全沒有提到女童教育、家庭暴力、婦女健康、性別主流化、經濟發展或任何其他女性主義者設法要解決的政策問題
- 新興一波女同志與男同志思潮(queer),將"性別視為流動性而非固定式的"視為理所當然,強烈抨擊文化束縛。他/她們蔑視所有的傳統分類,玩著性別意義基進的遊戲,將眼中看到的一切都予以「酷兒化」。
- 焦點轉到性別化的殖民主義與全球資本主義,而性別在其中也是動態的改變,而非靜態的存在。「全球化」已經成為政治與大眾意識的中心議題。

在多數人的世界 (一) : 從「婦女十年」以後
- 常德拉.塔帕德.莫罕迪(Chandra Talpade Mohanty)
  - <<在西方人眼中>> : 基本上,第三世界婦女平均壽命較短,因為她們的女性性別 (性方面的箝制),又身處第三世界 (即無知、貧窮、未受教育、受傳統束縛、必須操持家務、凡事以家庭為依歸、受到迫害等等)……
  - <<無國界的女性主義>> : 性別與性別再製是密切地與種族建構以及國際資本主義的動力交織的。正是因為真實存在的主宰勢力不斷地區分人類。資本主義利用在地性別意識形態,將「婦女的工作」融入製造利潤的策略。
    - 因此,彼此團結一致,共同奪鬥抗爭,可以結合貧窮與被邊緣化的族群一起跨越差異。
- 純潔未受腐化的本土世界觀可以取代西方思想,並不能克服這個問題。試圖從在地民風傳統中形塑本土哲學,最後只是複製出殖民者對本土社會的觀點,反而坐實了本土意識可以遭到邊緣地帶掌權者的操縱 - 實際上也確是如此。
  - 解套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內生知識與全球流通的知識體系之間,建立一個批評驗證的新關係,而這二者都是可以受批評的。
- 性別分析是一個開放的領域,永遠都有新的發展與辯論。性別研究必須納入男性。
- 印度人類學者薇伊娜.達絲 (Veena Das) 提出一個在社會悲劇脈絡中產生的問題。
  - 當英國殖民政權將這個國家一分為二;隨著1947年的分裂,產生了穆斯林、印度教徒與錫克教徒的大遷徒,以及大量的社群暴力。為了污蔑敵對社群,婦女成為強暴、綁架與謀殺的目標 - 男人藉著女人的身體彼此打殺。
  - 在任一特定女性身上所發生的事,都毫無邏輯可言,不論她能逃開或是受苦,似乎都是隨機的運氣;所謂的社會秩序已經完全崩解

- 性別議題有多重角度的看法,承認事實真相不只一個,但很有少人只想就這樣到此為止。事實需要的總是更多,全球邊緣的社會總是一再受到經濟與軍事中心的衝擊而改變位置。我們需要跨越國界來彼此對話,而在性別分析中更擺明了必須如此。
- 澳洲社會學家琪拉,布貝克 (Chilla Bulbeck) <<西方女性主義新導向 : 後殖民世界中的婦女多元化>>: 
  - 學習「像別人看我一樣的看到自己」,學習真誠地尊重別人的經驗,學習結盟合作的模式。「世界旅遊者的角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