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成長最快的時候,也正是為困境未雨綢繆的最佳時機。愈努力追求你的目標,你愈可能埋葬了自己達成目標的機會。
- 當系統思考變成你的第二天性,當你發現自己開始以這種方式思考,當你不需要把因果關係環路或基模翻譯成語文來理解時  -->  「說」系統思考的語言
- https://thesystemsthinker.com
- 實踐系統思考時你可以預期
  - 沒有正確的解答
  - 整體是不容分割的
  - 因與果在時空上並非緊密相連
    - 不要在靠近問題症狀的地方找解決方法,應該要向上游追溯,搜尋問題的根本原因。
  - 只要有耐心,魚與熊掌可以兼得
  - 顯而易見的解通常無效
  - 情況先變糟,再變好
    - 挑選團隊成員的時候,要選願意堅持立場,不會譁眾取寵的人。高階主管一定要容許團隊追根究柢,並且重視團隊的變革。
- 一個好的系統思考者,尤其是組織中的系統思考者,能看到四種層次同時運作
  - 事件
    - 在許多組織中,問題談到這裡就嘎然而止,大家直接跳到解決方案。
  - 行為模式
    - 研究這個系統長期顯現的行為模式。
  - 系統
    - 這些趨勢有沒有可能是照著我們過去沒有察覺的方式彼此影響?
  - 心智模式
    - 公司各部門的員工,在循環中每個環鏈下幾乎都隱藏了一個假設。往往規定都寫在自己的信念中。
- 探討你自己的故事
  - 問題是…
    - 目的 : 為系統化的了解自身處境而奠定基礎。
    - 概述 : 認識似乎隨機的事件之間經過互動而發展出來的故事。
    - 參與者 : 碰到問題的團隊。
    - 時間 : 好幾個小時
    - 必需品 : 海報紙、簽字筆、自黏性便條紙。
    - 對問題的描述必須儘可能正確無誤。不要為了政治因素而預先消毒,或是刻意導向特定的解決方案。
    - 在敘述問題的時候,不要一下子就跳到結論部分,說出你對問題所提議的解決方案。
    - 不要妄下評斷,避免指責別人或怪罪政策,不要自以為了解其他參與者的動機,尤其是當他不在場參加討論的時候。
  - 說故事 : 建立模型
    - 最糟的辦法就是傳統的問題解決方式 : 精確的敘述「問題」,以便很快得出正確的「解答」。反之,團隊應該刻意的讓不同的觀點並存。
    - 選擇一 : 列出清單
      - 開始談論問題
      - 意識到問題的界線
      - 說明團隊的不同觀點
      - 著手篩選一些可能是變數的關鍵要素
    - 選擇二 : 畫一幅圖畫,畫出關於問題最重要的一幅圖表,並且加上幾個字,描述問題的重要性。
- 五個為什麼
  - 為什麼某某事情會發生?記下所有答案。
  - 針對每個敘述問為什麼。
  - 要有效解決問題,回答這五個為什麼的時候,不要只顧責怪別人。責怪個人會使你除了懲罰他們之外,沒有其他選擇,沒有機會做實質的改革。
- 環鏈絕不會單獨存在,總是形成因果的環狀,回饋的「環路」,其中每個要素都既是「因」,又是「果」。
- 所有的系統的表達方式
  - 增強環路 : 會產生指數的成長及崩潰,也就是以不斷增加的速度成長或崩潰。
    - 線性思考總是會讓我們陷入麻煩中。
    - 在定義上,增強環路是不完整的,你永遠不會單獨有個良性或惡性循環,它在某個時點,總是至少會碰到一個限制它的調節環路。
  - 調節環路 : 產生反彈,維持平衡。
  - 時間滯延 : 可能會對系統帶來巨大的影響,永遠被低估或全然忽視。
    - 在增強環路中,會動搖信心,因為沒有一如預期,很快就看到成長。
    - 在調節環路中,可能戲劇化的改變了系統的行為。
    - 是一種浪費,要加速循環的時間,關鍵之一就在於去除滯延。

20201019_170849.jpg

20201019_171233.jpg

20201019_171510.jpg

20201019_171808.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