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重要新聞跟隨手翻個一、兩篇新聞外,基本上我不看台灣媒體。台灣媒體的惡劣程度不單單只是腥膻色跟商業化而已,比垃圾跟糟糕的東西是毒品。台灣媒體被我歸在這一類,大量的消費女人的身體極度向父權靠攏;沒有深化思考能力的報導,有一大堆新聞一半篇幅都是鄉民說;洗腦式的政黨文宣新聞;一堆不知所云的藝人動態;最後只剩煽動讀者情緒、毫無意義的文字堆疊。
缺乏長期關注議題的能力,同時把台灣自絕於世界之外,從台灣新聞看不見世界上正在發生的重要的事。說實話,不讀真的有益心理跟智能。
除了重要新聞跟隨手翻個一、兩篇新聞外,基本上我不看台灣媒體。台灣媒體的惡劣程度不單單只是腥膻色跟商業化而已,比垃圾跟糟糕的東西是毒品。台灣媒體被我歸在這一類,大量的消費女人的身體極度向父權靠攏;沒有深化思考能力的報導,有一大堆新聞一半篇幅都是鄉民說;洗腦式的政黨文宣新聞;一堆不知所云的藝人動態;最後只剩煽動讀者情緒、毫無意義的文字堆疊。
缺乏長期關注議題的能力,同時把台灣自絕於世界之外,從台灣新聞看不見世界上正在發生的重要的事。說實話,不讀真的有益心理跟智能。
只會留下藝術、攝影、電影、貓、還有朋友的IG,其餘那些網美、或是靠名牌、化妝、打扮跟裸露的女人全都刪除。不再需要那種貶低女性的視角跟欲望。
為什麼女人的自由還需要男人允諾給得起?那還稱為自由嗎?為什麼離婚還得要簽協議書?這種的束縛是值得炫耀的嗎?怎麼能夠如此得意洋洋地以被男人拘囚而驕傲呢?為什麼會去質疑扭曲婚姻的價值,且沒有人質疑這樣的協議跟馬關條約有什麼不一樣?被侵略、然後打輸屈從、還得要割地賠款,而被殖民者的自由還需要殖民者的承諾, 不是只有奴隸才會有這種契約嗎?只有當奴隸,自由才需要主人的許可。
多數所謂正常的男人,卻是貶低、監禁女人的創子手;
多數所謂正常的女人,卻是受辱、依附男人的次等奴隸。
這是第一次我不再關心奧運的任何比賽項目,當然啦,我是什麼東西,誰管我在意或不在意。因為我不是個勝利者,而這世界也是這樣的殘忍,當所有人獻給那些「為國爭光」、「台灣之光」、「所有代表國家出賽辛苦的」選手們榮耀時,有多少人會去在意,那些一樣努力、甚至更加努力卻沒機會被看到的人;那些所有被「為國爭光」的選手打倒、打退、甚至打傷的人,尤其是格鬥競技這些項目上,像是跆拳道、空手道、柔道…等等。當競爭存在時,在勝利者的榮耀跟笑容的背後,有更多的是一樣努力卻不被眷顧、不被關心、沒有掌聲卻可能還在堅持的人。而每個人只會問一些像,為什麼印度有十多億人口獎牌數卻那麼少,為什麼哪個國家跟台灣人口差不多卻拿比台灣還要多的獎牌……等等,十分殘酷的問題。
從來就不會有人問或去分析,為什麼拿牌很重要?為什麼為國爭光很重要?為什麼當個勝利者很重要?尤其是給那麼多被禁錮在家裡的女人,難道洗衣洗碗做家事就能弄出一面獎牌來嗎?
今天聽到組員的家人因covid-19而逝世,必須要請假,心裡滿是難過。當下的反應是安撫他不用擔心工作的事情,他專心處理家裡的事,我們會安排彌補他的缺席。更加令人心疼的是,他要考慮的是請假一天完馬上回來工作 .... 跟其他組員溝通這些事的同時,眼淚卻一直要滾出眼眶來 ... 這場災難在很多國家肆虐,對某些人來說,生死就在他們的身邊,可是他們還是得繼續工作賺錢,雖說每個政府都說要認真、專心防疫,怎麼防?當每個人還得要苦惱生計的時候,到底該怎麼專心面對防疫?我不知道我能提供什麼樣的幫助,該當什麼樣的主管 ... 當我看到有人因為災難而家人突然離開的時候,卻同時還得要擔心工作進度,非常非常的不捨跟難過。我同時很感謝我的組員們有這個同理心來幫忙考慮到比我更多的事,雖然這個組員只是從別的單位借調來支援半年而已。
很難過,在這樣世道下,如果還得要為公司賣命時,人命有時候真的很卑微。這讓我更深入思考當接案工作者的可能性了。
心理學最大的困境在於,想讓人恢復成完整的人,而正是父權體制刻意要把人分成兩類。如果思考體制的想法改變,縝密地去觀察所有依循最小阻力路徑的行動,許多心理學面臨的問題會迎刃而解。因為心理學試圖從個人的角度去扭轉父權的壓迫,但繞來繞去我們始終活在這個社會裡,感受世俗的壓力跟限制。
在這個父權的世界,男人真的很怕被比下去。「股神」就是比績效,還有在分男女的?女人有什麼天生優勢在操作股票的時候比較有利嗎?平時會講實力就是硬道理的男人們,為什麼一遇到女人的硬實力超越自己時,就要在她們的前面貼上性別標籤?女人贏過自己就不算數?覺得難堪?諸如總統、總裁、股神、醫生、……等等,當講男人的時候,為什麼就不會講「男總裁」、「男總統」、「男股神」……等等?新聞標題整天「女股神」看了有夠礙眼,真是令人不爽的世界,雙重標準有夠噁心。
男人可以有性無愛,這話說對了一半。父權體制下,男人的愛是架構在控制之上,先尋覓一個可以讓他跟別人競爭的對象,然後百分之百的接受他的壓迫、剝削、甚至暴力,這樣就構成了男人的愛。而性是最終的暴力、主導形式,外露的生殖器讓男人有擁有武器的錯覺,藉此可以「進攻」女人,所以武器的強弱當然對男人來說是一輩子重要的事情。一旦女人開始反抗,男人就會逐漸不「愛」了。換句話說,男人的愛基本上是監禁,讓女人逐漸失能。以愛情的定義來說,男人本來就不存在愛情的感覺。
昨天在翻女人迷的文章時,看到有人轉貼雞排妹跟一個婦產科醫師在她的youtube上討論怎麼樣讓女人在性愛中獲得滿足,當然啦,不可免俗地又標出了女人還有哪些性感帶,最終當然要帶上一句「男人不要學A片」。這樣一句話,有人仔細思考過這其中的涵義嗎?男人為什麼要學A片?A片真的是拍來給男人學的嗎?是男人學A片,還是A片學男人?是A片制約了男人,還是男人制約了A片?男人不要學A片,這是一個錯誤的期待跟說法,因此大部分的女人始終得不到她們想要的性愛跟滿足,尤其是在結婚之後,因為男人從來沒有在學A片,我們卻期待他們本來就沒有在做的事,要怎麼獲得回應?
每一天,我們眼睛睜開,我們就在競爭,有沒有人曾經想過,我們到底在跟誰競爭?我們為了什麼在競爭?因為競爭,我們的眼光都放在什麼地方?
活在現在,39年。我活在一個假象裡,競爭。在一家公司裡,必須要不停地往上爬,贏過其他人;在職業生涯的選擇時,必須要賺比別人更多的錢;唸書的時候,必須要是第一名;比賽的時候,必須要贏得比賽;在人生的旅途上,只要別人在前進,就不能停下來;必須要跑的比別人快,跳的比別人高,還得要比別人強壯;打架必須贏,爭論必須贏;小到連一句話,都必須要因為獲得別人的認同,而競爭。
人們只敢在不痛不癢的領域批判,訕笑無非也是展現優越的一個手段,展現優越是人們慣用的一種支配跟控制的手段,透過貶低對方的能力,來讓自己的意見凌駕在別人的行動上。個人認為,這是一種最不負責任的方式,畢竟嘴巴說說不用負責紙上談兵式的意見,沒有經歷實際的挑戰跟困境,任誰都可以說的很完美。馬來西亞從6/3突破五千例開始封城,到昨天7/6全國仍然高達七千多的病例,馬來西亞人口數三千萬出頭,但日子變成這麼苦的時候,沒有人笑的出來,還能一派輕鬆的嘲諷,只是代表事情並不嚴重。
訕笑、謾罵、嘲諷基本上都是一種暴力行為,看似認真實則擦邊球式而自以為是的政治參與,不過就是為了抒發自己也能主宰這些狀況。有誰有勇氣跳出來說,父權體制下最可笑的三句金句?男女平等?多走一步就會發現,為什麼"姦","奸","奴","婊"…相信還有很多,這些字眼全都是"女"部?批判別人獨裁的人,可能不自知地也落入專制的圈套中;批判別人暴力的人,順其自然地就用許多充滿暴力跟歧視的字眼。
人類的任何行為都必須是建立在贏過誰而獲得優越感的前提之下,這完全是父權體制所希望深植於每個人心裡的觀點,無論是行動的人或是觀察的人,因此每個都用這樣的目標去行動,無論自己是否有意識到這樣的動機;同時每個人也都用同樣的價值觀去批判每個人的行動。所以幾乎沒有人可以接受,一個行動將會迎來不會成功的結果,斷然的二分法,把不是成功全都歸為失敗,然而,沒有成功也可以是一種過程、一種練習、一種增加自己經驗的嘗試,讓自己為未來做某件事準備。或者覺得行動的人,就是為了比過誰或贏得什麼在努力,排除掉了人是有可能當活在這樣的經驗中,就獲得滿足了。
父權體制僵化了人們對於價值判斷的標準,邏輯的二分法拒絕了許多人的無限可能。
讓我很不滿的事情是,父權的思想從來沒有經過我的同意就逼迫我接受,而在不知不覺中我受到壓迫,同時也殘害別人。就算我是男人,在這個體制之下擁有優勢,那又怎麼樣?我不想要,一來是我何需仰賴這種優勢,再者我不打算跟人競爭的話,要優勢何用?機會平等是一盅毒酒,讓人以為性別不平等就此消失,某種程度那只是一種手段,可以拿來當藉口繼續施行壓迫。對於這種行為,深深感覺嘔吐。
自此,我不再參與任何父權體制的文化、道德、社會跟政治。我要的是真正的平等跟自由。
這是最近的讀書心得,而同理心是什麼,我正在學習。
斷章取義是每個人不樂見的事,一旦知道有人斷章取義,是會引來批判的。然而,人其實是斷章取義的動物,我們沒有全知視角,所有發生在世界上的事情,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真的看見全貌,好比說 : 第一印象就是一種斷章取義;一個人擁有一項我不喜歡的特質,所以我就會放棄去探究這個人身上可能存在九十九項我所喜歡的特質;相反地,一個人擁有一項我非常喜歡的特質,所以我就會去忽略這個人身上存在九十九項我所不喜歡的特質。所有我們對於事件的評論、甚至預測,都是斷章取義的,而且錯誤率非常的高,如果這是一架飛機的失事率,我相信是沒人敢乘坐的。像是,單憑幾項特質就可以預測這個人未來會是個好伴侶,如果這是真的,那不會有那麼多的婚姻有問題,不會有人相信對方是不好的伴侶,還跟對方結婚的吧?
總有一天,我可以用英文侃侃而談我對於投資、女性主義還有心理學的種種想法。
會想寫下這篇心得,是因為看到了這篇文章 :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786
殘酷的其實不是資本主義本身,而是人心的競爭。希望居住正義的人有什麼錯呢?就是有些人天生的能力是適合在資本主義下發揮而生存,有些人則否。令人難過的是,得以發揮的人藉此來批判且嘲笑不得志的人們,而說是資本主義的殘酷。無非只是想要滿足自己的優越感而已,其實內心是很自卑的,尤其意識到這世上有許多人遠遠地比自己還有能力生存的更好。
每個孩子必須知道的三件事,其餘的沒了。
- 選擇權 : 持盈保泰賺大錢
無法忍受痛苦,這是投資做不好的唯一原因。心理有個偏誤是過度期待或說賭徒偏誤,一旦我下注,我就會預期那是有收穫的,當然啦,否則幹麼下注?只要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就會開始焦慮然後失去信心,所以當沖為什麼會流行呢?基本上就是無法等待,忍受短期沒有賺錢、甚至賠錢的痛苦。要賺大錢都是等出來的,市場為什麼要符合我的預期,只要我下注就要往我預期的方向走?那如果有另一個人跟我預期不同方向的話,市場該往哪走?只要趨勢是對的,為什麼要去在乎別人怎麼走?市場是零和遊戲,跟著人很多的那一邊,是能賺到多少錢?
另外一個現象也是起因於無法忍受痛苦是,無法接受自己做錯選擇。要讓自己接受自己的決策是錯誤的,承認自己犯錯,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於是對於自己的下注有一種固執,那個決策必須是對的,陷入這種偏見後,完全無視於市場的資訊。索羅斯就是一個塔雷伯非常推薦服用的投機者,是世界一流的牆頭草,所有往往在賠大錢之後,發現市場轉彎,玩命關頭式地甩尾,立即跟上一秒的自己對作而賺更多錢回來。自己常常都誤會自己的決策品質很好,如果有紀錄的話,會發現這誤會大了。我們的決策品質基本上跟丟銅板的機率差不多,只要有一半一半就非常迷人了。所以何必執著於自己不會犯錯,重要的事最終不犯錯就好,其餘的事就讓它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