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3 - 情緒、心智與身體的交響曲
  - 將視網膜中心與意識知覺相比較,也將模糊視覺畫面和其他不同程度的覺察相比較 : 正如我們實際看見的比覺察到的更廣,人們實際所知事物也遠比能以語言形容的來得更多。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hapter 1 - 內在枷鎖
  - 大多數的我們,通常都讓那個目光短淺且無足輕重的自己來主導生活。我們可悲地低估了自己的能力,結果令這些能力「荒廢腐朽」,同時在不幸中翻滾,但明明我們可用有見識、充滿信心的自我肯定來消弭這些不幸。若多數人只發揮了所有天賦與能量的四分之一,這未免也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德勒談人性 : 瞭解他.人就能認識自己
心理韌性的力量 : 從創傷中自我超越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尼采
叔本華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hapter 16 : 以案主為中心的治療法對家庭生活的涵義
  1. 更能表達感覺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六部 - 對於生活的涵義
  - 心理治療的體驗對許多方面,都有饒富意義乃至深邃動人的涵義,例如對教育、對人與人間的溝通、對家庭生活、對創造的過程等都是如此。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五部 - 逼近事實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四部 - 人格的哲學
  - 當一個人得以自由時,會朝向什麼樣的生命和目標而往前奔去。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接受阿德勒的學說之後,偶爾會有一種急迫感,就是為什麼自己還是會有一些情緒,而試圖用這些情緒去當手段的體驗?為什麼改變這麼慢?然後就變得十分焦躁,這時候就必須要補充一些書來協助自己,如果無法花大錢去找心理治療師的話,最近讀了一本好書「成為一個人」,去省思跟檢視自己的變化,原來這是源自於體驗跟自我還沒有整合為一的過程。好,話癆的前言結束。

文章標籤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hapter 7 : 心理治療的過程觀
  - 在新開闢的領域中,首要之務是把自己投入事情裡頭,儘可能少帶預先設定的觀念,去逼近現象,用自然觀察和描述的方法去逼近事情,然後只要抽引出一些低層次的論就好,還記得要貼近素材本身。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