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創傷是種失落事件,無論是真正的失落,還是可能發生的失落。當我們遭到剝奪,或是必須放棄曾經擁有、珍視的東西,還有需要、想要或期盼的東西,就會體驗到失落。
  - 輕微的失落或創傷十分常見,不易察覺,我們經常不認為那些就是失落。然而,每一種失落事件都會造成痛苦或不快,我們稱這種痛苦為悲傷,也可以稱之為哀悼的過程。當我們允許自己體會這些痛苦的感覺,準確說出來,向可靠、願意支持我們的人表露自己的悲傷,我們就能完成哀悼過程,從而解脫。
  - 完成哀悼過程需要時間。越是重大的失落事件,通常就需要越長的時間。
- 如果不處理悲傷,悲傷會不斷惡化...包藏起的脆弱會隨時再度爆發。
  - 慢性衝擊 : 慢性焦慮、緊張、恐懼、神經質、憤怒或憤恨、悲哀、空虛、不滿足、困惑、內疚、羞愧,或者麻木或「毫無感覺」。 
  - 長大成長,甚至發展出自我毀滅傾向或其他具破壞性的行為。
  - 成長於不健全家庭中的孩子,通常曾經歷很多失落事件,而且無法圓滿完成哀悼過程。當她/他們試圖哀悼時,會接收到諸多負面訊息,築起龐大的障礙,令她/他們不去感受,也不去談論。
- 首先,我們必須認出自己的失落或創傷。接著,我們就能重新體驗那些失落或創傷,進行哀悼過程,加以完成,而不是像我們過去所習慣的那樣,企圖避開或壓抑。
- 開始哀悼
  1. 識別我們的失落
    - 這些感覺說不定已經被我們「堵塞」或壓抑,要識別許久以前發生的失落或創傷,更是難上加難。
image
  2. 確定我們的需求
  3. 識別我們的感覺,與別人分享
  4. 致力處理核心問題
  5. 進行康復步驟

- 失落是非常普遍的經驗,由於我們太常遭遇失落事件,所以常常輕易忽略。然而,每當發生失落事件事,我們的自尊總是遭受打擊。
image

- 不當對待 : 各種形式的虐待兒童會傷害真我的成長、發展與活力,卻可能難以察覺。
image
- 悲傷的階段
image
- 要克服哀悼的痛苦,我們必須在感覺浮現時好好體會,不要試圖去改變。所以,哀悼是積極的過程,會消耗精神和情緒,讓人精疲力竭。
  - 常常想要避開因哀悼而產生的痛苦,可能採用的方法 :
    - 繼續否認失落
    - 純理性地探討失落
    - 封閉感覺
    - 大男人心態 ( 我很強、我能夠自己處理 )
    - 濫用酒精或其它藥物,或是養成其它成癮/依附。
    - 長期嘗試找回失落的東西
  - 藉由這些方法,我們也許會得到短暫的慰藉,但不去感受悲傷,只會延長我們的痛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