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曰 : 「有個方法可以逃離。只需要向內看。深觀我自己的身體,這區區六尺之身,就會發現宇宙的廣袤無窮。我能夠超越生死、苦難和分別而觸及我的真實本性。我不需要去任何地方。」
  . 理解自己,就是理解整個宇宙。
. 走出和超越困境與苦惱的方法,是回歸自心。
  . 一旦我們了解我們就是這個世界,我們完全是由非我的成分所組成,我們就會知道不需要追逐身外的事物。
. 諦觀無願表示抵達當下,發現當下這一刻是我可以找到我想要的事事物物的唯一時刻,我已是我希望成為的。
  . 當我們卸下貪取或渴欲的對象,我們會發現幸福和自在垂手可得,就在此地,就在當下。
  . 如果此時此地我感到憂慮不安或心神不寧,我需要問自己 : 「我在盼望什麼?」「我在尋求什麼?」「我在等待什麼?」
. 止,就有幸福。就有安詳。
. 我們尋尋覓覓的一切,我們想要經驗的一切,都必須在這裡發生,在當下這一刻。未來僅是一個信念,一個抽象的概念。
  . 只有當下這一刻是真實的
. 每天我們都走過生命的奇蹟,但是我們從未真的看見它們。
  . 如果我連那棵樹都看不到,如何能夠看見我心愛的人?
. 成為美麗的;做我自己
  . 無願的修習,就是找出我正在尋求、等待或追逐什麼,然後放下它。卸下這些目標,這些把我從此時此地拉走的目標,我會發現我想要的一切早就在這裡,就在這一刻。我不需要「成為某人」或做某件事才可以感到快樂和自在。
. 臨濟禪師 : 「人類和佛陀並非是二。你和佛陀之間沒有任何差別。」
  . 我們只需要過簡單、真實的生活。我們的真人、我們的真我,不需要特殊的工作或地位。我們的真我不需要金錢、名聲或地位。我們的真我不需要做任何事,只要在當下這一刻深刻地過生活。
  . 自在解脫是一個修習,一種習慣。我們必須修練自己像個自在的人一樣地走路,像個自在的人一樣地坐,像個自在的人一樣地吃飯。我們需要修練自己如何生活。
  . 假如我們還在尋找和追求其他東西、更多的事物,那不是無願。我們還不是自在的,我們還不是真正的自己。
. 臨濟禪師勸誡入子要處於「無事」 (business-less)。這意味著不要忙個不停,從忙碌中解脫。如果我們能夠保持無事,就能在日常生活發現無願的精神,不會被我們的欲望、思慮和計畫給帶走。我們不是為了得到讚美或身分地位而做事;我們不是試圖扮演什麼角色。
  . 理想的生命不是一個證悟的「阿羅漢」,或發願救渡眾生的「菩薩」,而是一個無事人。無事人領悟了空性、無相、無願的智慧。他們不受單獨自我的概念所困,他們不需要聲名或地位這些表徵,他們自在快樂地安住在當下。
. 安住於無事。我們是輕鬆自在的;我們是平靜的。不再需要東奔西趕。我們是快樂、不擔憂、不焦慮的。這是這個世間最需要的存在方式。
  . 安住於無願不表示不具有悲憫或慈愛。一旦我們懷抱悲憫、慈愛和理解,自然就有強烈的動機去行動和幫助別人。
  . 我們散發的平靜、自由、悲憫和慈愛,已經幫助了周遭的人減少苦受。
  . 以慈悲和智慧,我們問自己 : 「在這種情況下,我能做些什麼讓事情不會變得更糟?我如何協助改善處境?」當我們知道我們正盡所能地走在減輕苦難的道路上,沿途的每一步都可以保持平靜安樂。
. 我們往往從「行動」(doing) 而非「存在」 (being) 的角度去思考。我們認為不做任何事就是在浪擲時光。但那不是真的。我們的時間就是為了我們而存在。存在生活中,存在平靜中,存在喜悅中,存在慈愛中。
  . 存在的品質決定了行動的品質。
  . 停下來,安住於寂靜,修習正念,如此可以為存在帶來嶄新的層面。我們能夠轉化憤怒和焦慮,滋養平靜、理解和慈悲的能量以作為行動的礎石。
  . 智慧、慈悲、包容、無懼、耐心和無分別 (不貶損任何人) ,皆是覺悟的特質。
. 如果我們想要和平,我們就必須是和平的。和平是一種修習,而非一種希望。
. 一旦我能找出自己最深的想望,我就有機會做真正的自己,過我想要的那種人生,成為我希望成為的那個人。
. 神的意志是 : 我們每一個人應該都是我們最美好的樣子。我們應該活著,我們應該享受生命的奇蹟,盡我們所能幫助別人也這麼做。
. 沒有通往幸福的方法;幸福就是那個方法。
. 正念行走不必然表示慢慢地走,而是指保持平靜和自在的走路。
  . 在每一個腳步裡,我都有自主權,我都有自由,我是我真實的自己。我不需為了抵達而趕往目的地。我在每一個步伐中抵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