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意識地選擇我想要親近的人事物,是找到更多喜悅空間的關鍵。

. 除非我獨自住在沒電的深山裡,否則整天都有各種機會攝入持續不斷的噪音與資訊。
  . 許多人的通勤時間則是花在看推特、簡訊、新聞,以及玩各種手機遊戲
. 靜默是必要的,我們需要靜默...如果我們的心言語思慮,就沒有給我們自己的空間。
. 大多數的人都害怕靜默
  . 如果安靜與空間對我們的快樂是很重要的,為什麼我們不能在生活中給它們多保留一些位置呢?
. 即使當我們周遭圍繞著許多人,我們還是會感到寂寞。我們是一起寂寞。我們內在有個空洞,我們試著去填滿它或躲避它。科技讓我們可以與外界及別人「保持連結」。
  . 如今,我們時時都在「連結」,但我們持續感到寂寞。我們一天要查看社群許多次,我們想要與別人分享,也想要接受更多訊息。我們整天都讓自己忙著與別人連結。
. 我們為何如此害怕寂寞?
. 我們閱讀的文字、交談的話語、觀賞的表演、瀏覽的網路和遊戲,以及我們的擔憂、想法與不安,這些全部都是食物。因此,我們的意識裡經常容不下美好的事物與靜默,因為我們不斷塞入許許多多其它種類的食物。
. 四種食物 :
  1. 「段食」: 可以吃的食物
    . 很多人吃東西經常不是因為飢餓,而是為了安慰自己或者逃避不愉快的感覺
  2. 「觸食」: 感官印象,透過眼、耳、鼻、舌、身、意收到的感官經驗
    . 真正的目的經常只是為了逃避自己,掩飾內心的痛苦。當我聆聽音樂、閱讀書籍或拿起手機時,通常不是因為我真的需要那樣的行動或資訊,常常只是機械式地這麼做,也許是習慣,或想要「殺時間」,填補內心空虛的感受。
    . 看著糟糕的節目,我就是那個電視節目。為什麼我要對糟糕的電影與電視節目打開心窗呢?
    . 對話也是一種「觸食」。和一個充滿痛苦、嫉妒或貪愛的人講話,過程中,就攝入了那個人的絕望能量。
  3. 「思食」: 意志力
    . 它餵養我們,給予我們行動的目的
    . 我的周遭有許多噪音,不斷告訴我應該怎麼做、我應該是什麼樣子、成功是什麼,以及我應該成為怎麼樣的人。因此,我鮮少注意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不斷在行動,卻缺乏空間與平靜以便有意地去行動。
    . 少了思食,我會變得只是隨波逐流。對大多數的人來說,一天、一週,甚至好幾個月的時光,都像在迷霧中度過了。
    . 我很少讓自己有時間與空間去思考 : 我正在做的事,是否是我生命中最想做的事?我是否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4. 「識食」 : 個別意識與集體意識
    . 個人意識 : 
      . 我們每個人都有愛、寬恕、了解與慈悲的能力。如果我知道如何培養這些意識的元素,我的意識就會以健康的食物滋養我。
      . 我們每個人的意識裡也都有迷執、憂慮、絕望、寂寞與自憐,如閱讀八卦、打暴力電玩、把時間花在嫉妒別人的成就或說些尖酸刻薄的話,那麼我意識裡的憤怒、絕望或嫉妒,就會變成一股更強大的能量。
    . 集體意識 :
      . 如憤世嫉俗的暴力,或者更隱約的暴力,像是一群喜歡批評人或說閒言閒語的敵意,集體意識可以是具破壞性的。
     . 當我們周遭環繞著充滿了解與愛的人,我們會被他們的存在所滋養,我們內在的了解與愛的種子也會獲得灌溉,此時是具有療癒性的。
     . 如果我正在開始思考如何將靜默與空間帶入我的生活,當我擁有一個支持我的環境時,我會更容易達到寧靜並心懷感謝。盡可能多親近有助於提升平靜與慈悲的集體能量。有意識地選擇我想要親近的人事物,是找到更多喜悅空間的關鍵。
. 這些食物可能是健康的、營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毒的。一切取決於我們攝入的內容、分量,以及攝食時的覺知程度。
  . 我們可能有意識地攝取健康又能提升心靈的資訊
  . 反過來,我們也可能打電玩、看電影、看雜誌,甚至聊是非以逃避現實。
. 覺知是保護自己的關鍵。不明白覺知的重要性,內在會充滿有毒的聲音與有毒的意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