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轉化痛苦種子 :

  1. 集中播送及灌溉幸福快樂的種子

  2. 持續修習正念

  3. 處理童年時期已經出現的痛苦

. 痛苦來自我接觸到一個過去的影像。事實是,我是安全的,有能力享受當下生命的美妙。當我覺知到痛苦來自影像而不是當下的情況,就能夠幸福快樂地生活在當下時刻。這是正念與定的力量。

. 在藏識與意識之間,存在著心識的一個部分,稱為末那識,引導著人們追求快樂、逃避痛苦。

. 末那識的六個特徵 :

  1. 它總是追求愉悅

  2. 它嘗試逃離痛苦

  3. 它忽視追求愉悅的危險

  4. 忽視痛苦的好處

    . 我需要藉著一些痛苦的磨練,得以成長、理解,同時培養仁慈、快樂及幸福

    . 佛陀說,沒有受過苦難就沒有學習的機會。佛陀成道,是因為他飽嚐痛苦。痛苦就是道。藉著痛苦得以看到了悟、慈悲與愛之道。

    . 因為我曾經歷痛苦,因而現在有機會認出通往自由、愛以及理解的道路。

    . 沒有理解、慈悲與愛,幸福是不可能的。

    . 如果我不懂自己與別人的痛苦,愛也不可能出現。

    . 我不需要製造更多痛苦,因為我之內以及周圍的痛苦已經超過我所需。

  5. 忽視中道

    . 通過正念呼吸,可以幫助意識深觀,覺知末那識的所有妄想,並且覺知存在於藏識的智慧的種子。

  6. 嘗試佔住、擁有以及把持所有它注意到並想得到的東西。

    . 渴求是人類的其中一個強烈的衝動,因為它的存在,我充滿妒嫉,希望擁有一些人與一些東西。

. 我無法完全明白一個人或一件事,直到我成為他//它的一部分。

. 在我的一生中,我需要了知自己到底需要什麼才能獲得幸福。我還要需要考量我的家人、一同生活的社區以及社會上的人所需的幸福條件。

. 無分別智 : 不分彼此

  . 右手從來不會跟左手說 : 「左手,你看來什麼都不會。」我的右手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比左手優越。

  .  那裡沒有優越感、自卑感,甚至沒有平等的概念。當我開始比較,我就會認為自己是優越的、卑微的,或是追求平等。

. 幸福之中有痛苦的滋味

. 很多人會以大吃大喝或者找尋娛樂來逃離痛苦。當感到孤獨、悲傷、空虛、受到挫敗或者恐懼時。為了壓抑苦楚、絕望、憤怒以及抑鬱,就消費,甚至那些覺得不好看的電視節目,還是繼續看下去。

. 越多消費,我會帶給自己更多的暴力、渴求、絕望以及歧視的毒素,只會令情況更糟。

. 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不需要食物還能存活,愛和痛苦也是一樣。如果不餵養愛,或用不適當的養分餵養,愛就會死亡。

  . 痛苦及抑鬱也需要養分生存,如果它們拒絕離去,是因為我每天都在餵養它。

. 要超越恐懼 :

  1. 我要覺察恐懼在我之內。

  2. 我要產生不逃離恐懼的意願。深觀恐懼,並接受它。

  3. 以智慧作出回應

  4. 準備面對恐懼

. 要轉化痛苦,不用與它糾纏對抗,或者試圖消滅它,我只是以正念之光洗滌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