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自我分化」是指一個人能脫離對原生家庭的情緒依附,發展出獨立的自我。
- 個人層次 : 這個獨立的自我能區辨自己的理智與情感,能在理智與情感中求得平衡,能自由選擇當下要依據理智或情感做決策
- 在關係層次,自我分化程度高的人能在「自我」和「我們」之間取得平衡,有能力區別自己和別人的感覺和想法,能與別人連結,但不受制於別人的情緒,並能用這種能力解決關係間的對立。
- Bowen視家庭為一個情緒單位,強調家庭成員間的情緒相互影響。孩子生活在家庭中,尤其容易受家庭情緒氛圍牽動。情緒分化良好的家庭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感覺和作為,支持孩子的自我分化。
- 個人在青春期以後,離開原生家庭前,自我分化的程度已經大致底定,這是一個人自我分化的「基礎程度」。除非生活遇到重大挫折,或接受特別的自我成長訓練,這個基礎程度才可能改變。
- 個人的自我分化基礎程度會與父母相近。
- 夫妻一方的功能程度調升,另一方則降低,關係中發生自我借貸現象。以數字比喻,假設兩人相識時,雙方的自我分化基礎程度都是35分,基礎程度總分70不變的話,則兩人的互動假使讓一方降為15分,則另一方會升至55分。
- 自我分化的功能表現可以因時、因地、因關係而起伏。基礎程度越高的人,功能程度越穩定,因情境而產生的變化幅度比較小。
- 了解家庭系統論並改變自我,首要目標在提升自我分化的基礎程度。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