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兩個不完全成熟的人長期相處,雙方時而自在,時而難處。自在是因為兩人可以相互依靠,難處則因雙方計較對方是否付出夠多,自己是否獲得足夠。... 持續的衝突讓雙方看不到對方的付出,焦慮蔓延時,爭吵的指責不再只是針對「事情」,而是否定一個人的「本質」。
- 情緒衝突是家庭成員面對歧見時互不相讓,為自身感受到的焦慮尋找責難對象,看不到自己的問題,陷入爭執時口出惡言,嚴重時甚至動手傷人。衝突的裂源主要是雙方自我分化不夠高,生活又面臨多重壓力。他們可能曾經在衝突中長大,又或許有艱難的童年而對衝突不陌生,看不到除了衝突之外還有其它選項。如果雙方能開始注意自己該負的責任,衝突就有消弭的契機。
- 情感疏離是雙方以保持距離的方式面對焦慮,習慣性的保持沉默,或把焦點轉移到自己的工作或興趣上,或是彼此只談小孩的事,不再分享各自的生活點滴。當然也有人藉距離欲擒故縱,實則期待對方靠近,或者企圖由觸礁的關係拉開距離以重整自己的情緒。但疏離和冷靜不同,一個人轉身離開,關起房門停止對話,也是一種強烈的情緒。疏離的一方常誤以為保持距離可以給彼此空間,殊不知,距離或許可以暫緩焦慮,長此以往,卻可能讓焦慮更加高漲。採取保持距離以疏離對方的人,通常也與原生家庭缺乏連結。克服疏離的課題是更換適當的自我調節方式,每天抽出幾分鐘與對方接觸,把疏離的關係慢慢拉回到正軌。
- 情感疏離發展到極端,就是「情感截斷」,是面對長期慢性焦慮或強烈急性焦慮發展出來的激烈手段,離婚就是一例。情感截斷雖然能暫時舒緩焦慮,但只要問題未解決,焦慮便依舊存在。即使面對下一段關係,仍然可能出現相似的處境。克服的方法是學會辨認自己習慣的互動模式,以及潛藏於此模式底層的焦慮,找出自己的焦慮源,思考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來緩和強烈的情緒。
- 改變需要發自內心,願意為了自己的成長而改變時,才會有最大的動力。
- 情緒反彈是阻礙人與人之間相互了解的最大障礙。一個人情緒化地表達自己時,容易讓別人下意識地反抗這種情緒壓力,因而無法接收溝通的內容。
  - 能不對別人的情緒反射性地回應,也是提升自我分化的具體做法,關係才有機會改善。
im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