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三角關係是另一種逃避問題的方式。
- 三角關係是家庭、機構、社會的組成元件,只要有群體,三角關係就存在。把別人三角化的行為到處可見 :
  - 對孩子數落伴侶的不是
  - 跟先生談論婆婆照顧小孩的方式不對
  - 不跟同事溝通而是向上司抱怨同事等等
- 邁向理想關係之途,有必要先學會觀察三角關係如何讓其中兩位主角逃避問題,其次要了解身處三角關係當中,可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 家庭互動關係中,每個人扮演的角色經常是固定的,行為也常是固定的習慣反應 :
  - 常見的一種是伴侶間扮演「追逐者 - 疏遠者」
    - 追逐者越要求溝通親近,疏遠者越想保持距離 : 出差、加班、在家工作、看電視...等等逃離追逐。即使被牽扯到兩人關係間的是「事」(如工作)或「物」(如電視),仍然可稱為三角關係。
  - 另一種家庭互動常見的固定角色是「焦慮的產生者 - 擴大者 - 阻隔者」
    - 焦慮的產生者是第一個散發出負面情緒的人 : 只是最早對問題出現情緒反應,並不是製造問題的人
    - 擴大者 : 是面對別人焦慮無法保持冷靜的人,他不自覺的情緒反應讓狀況惡化,或許伴侶的情緒只要一個擁抱或一句溫暖話語即可平息,但擴大者可能慣性地反駁、斥責或勃然大怒,反而讓焦慮一發不可收拾。
    - 阻隔者 : 通常和其他兩者保持情緒上的距離
  - 扮演僵化的角色,都是三角關係中的犧牲者 - 犧牲了自我發展的機會
- 雙方關係惡化牽連第三方,也是自我分化不夠成熟的特徵。
  - 第三方首先應覺察自己的情緒,並有意識地不讓自己陷入情緒性反應,與雙方保持冷靜平和的接觸以維持「情緒中立」。行有餘力的話,可以想辦法協助雙方辨識爭執的本質,看清各自的情緒性反應,了解雙方都該為衝突負責。
  - 「去三角化」是不選邊站,維持情緒中立,把問題局限在對立的兩人之間。
  - 不涉入三角關係或被三角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請當事人自行處理他們的問題
- 連鎖三角關係 : 當主要三角關係有過高的焦慮時,焦慮可以流動至另一個相連的三角關係。
image
im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