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大,不只意謂要自謀生計,也意謂著要打破對父母的幻想及面對分離與獨處。
- 離家也意謂著放棄我們在家庭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將潛意識裡的自我防衛帶到意識表層,以便能夠轉變它們。我們心中有層層的心理防衛,防守我們的傷痛和內在寂寞的孩子,這個孩子主宰了我們的成人生活。
- 山姆.肯恩 (Sam Keen) : 「我們必須不再妄想自己『全知全能』,才能確知妄想之存在。」
- 愛麗絲.米勒 : 「未曾感受到傷痛,很難獲取自由...當我們放下自以為擁有快樂童年的幻想,才得以恢復活力和創造力...如果一個人察覺小時候並未真正被無條件愛過,只有在表現優異、成功及擁有其它良好特質時才被喜歡,她/他發現自己曾犧牲童年,獲取這種有條件的愛時,內心會受到極深的震撼...」
- 否認事實是自我欺騙。
- 愛麗絲.米勒 : 「問題不能只用說和想就能解決,要靠真正的經驗。我們所要的經驗不只是成長後已被修正和掩飾的經驗,而是要重新進入童年的原始經驗,體驗害怕、悲傷和憤怒,才能使這些經驗真正獲得超越和治癒。」
- 凡自認為是相互依存的人,要真正脫離強迫性生活型態,都必須經歷面對痛苦的過程。當我們真正接觸感覺時,慣用不正常發洩情緒的方法和態度,就會停止並建漸消除。因為那些不正常發洩情緒的方法,常常是我們躲避真正感受的措施。
- 真正能使病人痊癒的,不是治療理論或特定技巧,而是治療者和案主間的關係。
- 愛是天然的心理治療。
- 康復過程中最困難的地方是 : 我們必須瓦解自己的防衛系統。
- 「修正經驗」是回到過去及釋放受阻的能量,而且打通受阻的能量,而且打通受阻的能量,使其產生建設性的運用。
- 那些哭得格外厲害的人,在自己的家庭系中都是「失落的孩子」。她/他們不曾真正地被歡迎,也從未感受嬰兒所必須感受的原始信任。
- 告訴內心的孩子 : 「我,是你的未來,我比任何人都更清楚你的經歷。在你生命裡所認識的人之中,我是唯一永遠不會離開你的人。而且我會盡一切力量不離開你。」
- 每天花幾分鐘和自己內心的孩子做一些接觸,在皮包或桌上放一張幼時的照片。
- Aug 17 Wed 2022 11:01
[家庭會傷人(Bradshaw on : The Family)] John Bradshaw - Chap 10: 康復第二階段 : 尋回自我 - 粉碎原始的咒語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