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是我,是因為我生來如此,
而妳/你是妳/你,是因為妳/你生來如此。
如果我因為妳/你,才成為我,
妳/你因為我,才成為妳/你,
那麼,
我不是我,妳/你也不是妳/你。

- 如果妳/你是一個熱衷於探索自己的人,正在追求豐富的自我覺察,妳/你不妨把注意力放在妳/你出生、成長的家庭中。
- 家是一個提供成長的場所 :
  1. 家庭不僅提供生存所需,也提供生長空間。
  2. 它能滿足成員的心理需求,包括自主和依賴之間的平衡;也能提供社會化訓練以及性別角色的認同。
  3. 它讓每一個家庭成員 - 包括父母 - 都有成長和發展的機會。
  4. 它是建立自尊的地方。
  5. 它是個人社會化的主要單位,同時也是社會持久生存的關鍵。
- 何謂成熟?
  - 成熟的人能區分且接受自己和別人是不同的個體,能建立清楚的自我界限,有良好的自我概念,也能夠和自己的家庭系統建立良好而有意義的關係,但是又不會過度融入家人的生活裡而迷失自己。這表示她/他可以自由運用情緒,不會滿腹怨憤,也不會愛某個太深切,可以在恰當的時候選擇不帶罪惡感的離開。
  - 人無法全憑自己而有自我價值感;至要一個重要的人肯定才行。擁有自我使我們勇於獨特而與眾不同,然而自我又必須落實在社會範疇 - 人際關係當中。
  - 個人的自我統合 (self identity) 結合了自我實現以及歸屬依附的需求,自我實現常根植於歸屬感之上。
  - 每個人都需要有自我價值、自愛、自我接納,以及做一個獨特個體的自由空間;然而每個人也需要與別人有肌膚的接觸,並有機會從別人眼中看到自己。
  - 在精神層次上,我們有付出愛和照顧別人的需要;我們需要有被需要的感覺、有追求真、善、美的需求;人類甚至要為一個比自己更超越、偉大的事物而活。
  - 每個人都生而具有滿足上述需求的能力。求知的力量讓我們得以了解自己和別人,取得和掌握生存所需的知識;愛的力量讓我們愛自己、愛別人,有人說 : 「愛是一種為了滋養自己及促成別人的靈魂成長,而擴展自我界限的意願。」
- 感覺情緒的能力讓我們進入自己獨特而自發的世界。藉由對情緒的體會,才能充分了解在需求的滿足上,自己身在何處。
- 情緒的意思是動作之下的能量。
  - 倘若我們沒有憤怒的能量,就無法維護自己的尊嚴和自我價值。
  - 恐懼是辨別的能量,幫助我們衡量危機並且意識到危險的所在,以便保護自己。
  - 憂傷是道別及結束的能量,生命是一個不斷說再見和完成生長循環的過程。
  - 痛苦和憂傷給予我們力量結束過去。
  - 罪惡感是形成良知的能量,也讓我們對事情有原則。
  - 羞愧是讓我們認識自己限度的能量,允許我們犯錯並且了解自己需要幫助,羞愧也是我們靈性的來源。
  - 意志力是一種欲望的力量
  - 我們有想像的能力,能夠尋找一切新的可能性。
- 所有的人都生而具有高度的自我價值感,相信自己是獨特、珍貴的,而且無意犯錯,前述種種能量和需求也都與生俱來。然而在我們幼小而依賴的歲月裡,那些撫育我們的人,決定了我們早期的命運。我們必須從撫育者眼中看到自己的珍貴和獨特後,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 婚姻關係建立在無條件的愛情上,它不是一種情緒化的感覺,而是一個抉擇。
  - 功能良好的關係,基礎在於兩人之間的平等。
  - 夫妻雙方都知道必須為自己的行為和快樂負責責任,她/他們也知道外在事物所帶來的快樂不可能是絕對而持久的。
  - 婚姻關係需要兩個長大成熟的大人,而長大成熟意謂著能夠腳踏實地以及獨立自主。
- 史考特.派克 (M. Scott Peck) 四個原則,建立紀律的方法 :
  1. 能夠延遲滿足
  2. 接受自己的責任
  3. 誠實無欺,忠於真實
  4. 為了靈性成長,節制某些需求
- 五種自由 :
  1. 有自由去聽和看此時此刻發生的事,而非只能聽和看過去、未來或「應該」的事物
  2. 有自由去思考自己所想的,而不是應該怎麼想
  3. 有自由去感覺自己真正的感受,而不是應該的感覺
  4. 有自由去渴望以及選擇自己想要的,而不是應該要有的
  5. 有自由去幻想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而非永遠扮演安全而僵化的角色

- 毒性教條基於主奴般不平等的關係,父母之所以擁有權威只因為她/他們是父母...在毒性教條主宰的家庭中,批評不僅是常態,幾乎成了必須。
- 良好溝通的焦點在於高度的自我覺察和對別人的敏感度;好的溝通者通常清楚自己內在的過程,也留意別人的感受。自我覺察包括認識自己的知覺、留意自己內在對事物的解釋習慣、自己的投射、感覺和欲望;對別人的敏感及理解則包括感官上觀察的技術,以及把對方的話加以翻譯的能力。
  - 把語言文字轉變成感官的能力,包括同時傾聽對方說話的內容以及內在含意,也就是所謂的積極傾聽。積極傾聽是一種在說話者身上尋求一致性的傾聽。
  - 溝通中的語言需要加以解釋,因為人與人在對話中,常有下列三種斷章取義的現象 :
    1. 以偏概全
    2. 過度簡化
    3. 扭曲現象
      - 偏見、讀心術及不正確的因果推論習慣。
  - 給予正面回饋的能力與勇氣。
- 具體的溝通 :
  1. 高度的自我覺察及對別人的敏感
  2. 溝通是交換具體明確且由感官可以察覺的行為資料。清楚地用「我」的訊息來表達「自我負責」的意願。
  3. 對於別人未察覺的行為及自己內在的感受,給予適切的回饋。
  4. 願意透露自己的感覺、欲望和認知。
- 准許衝突是親密關係及健康家庭的標記。良好的衝突也是一種溝通方式。
- 公平的爭吵 :
  1. 自我肯定 (重視自己的觀點),而非攻擊對方 (不擇手段地打敗對方)。
  2. 把焦點放在現在,避免重翻舊帳。
  3. 避免說教,盡量說出具體而實際的內容。
  4. 使用「我」的訊息,不要批評對方。
  5. 誠實的溝通必須精確地表明己意,而非盲目的同意,呈現表面的完美和諧。
  6. 不要爭論細節。
  7. 不要列舉罪狀。
  8. 積極傾聽。在做反應之前,先重複對方所說的,並且由對方的回應中確定妳/你所聽到的確實是對方所表達的意思。
  9. 如有爭論,一次只爭論一件事。
  10. 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不要在溝通中輕易放棄,努力找出共同解決的辦法,但是並非堅持誰是誰非。鍥而不捨的精神在溝通中十分重要,除非是在溝通當中受到凌辱,否則最好能堅持下去。
- 空虛和心靈貧乏的人,需要藉著別人才能使自己變得完整。她/他們會說 : 「因為我需要妳/你,所以我愛妳/你。」然而,一個曾經面對孤獨而獨立自主的人,卻知道自己有能力過得充實,她/他們尋覓伴侶是為了追求真愛,而不是要找一個幫助自己變得充實和完整的人。她/他們會說的是 : 「因為我愛妳/你,所以我需要妳/你。」她/他們的愛是給予,而非需求。
- 在我們徹底了解個人生長的歷史之後,才不會盲目重複它;在我們了解真正發生在自己身上以及真實面對受傷經驗之後,我們才會有所改變。... 在我們釋出憤怒及悲傷之後,才能不再自貶,才能了解自己許多行為要表達的只是一些我們曾經領受的痛苦,並非自己有什麼不對。深切地了解過去,能幫助我們開始一個嶄新的自我過程。


im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