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得體的道歉不僅要講對話,還要避免講錯話。
- 五種越幫越忙的「對不起」:
  1. 「我向妳/你道歉,但是...」
    - 道歉後面一旦加上「但是」兩字,就完全推翻前面的誠意了。
    - 最好的道歉要簡潔扼要,不解釋一大堆,不然反而會弄巧成拙。道歉不是妳/你解決根本問題的唯一機會,只是為未來的溝通機會鋪路。
  2. 「很抱歉,讓妳/你有那種感覺」
    - 另一種常見的假道歉。真道歉是把焦點放在妳/你的行為上,而不是對方的反應上。
    - 放在對方的反應,是想把對方變成問題所在。
    - 反過來怪罪對方的假道歉比不道歉還糟。
    - 「為對方的感覺道歉,卻不為自己的行為道歉」其實是一種常見的卸責方式。
    - 注意「如果」
      - 「如果」兩字也會讓對方產生自我懷疑。...幾乎都不算道歉。
      - 「如果...我很抱歉」這種講法也可能讓人覺得道歉方高高在上。
  3. 莫名其妙的道歉
    - 焦慮家庭常見的混淆思維。這種焦慮狀況越嚴重,就有越多人必須為別人的感覺和行為負責 (「害爸爸頭痛,妳/你應該道歉」) ,而不是為自己的感覺和行為負責。
  4. 「現在就原諒我吧!」
    - 另一種道歉禁忌是覺得自己的道歉會自動獲得寬恕和諒解。「對不起」這句話不該是拿來和對方交換饒恕的籌碼。
    - 道歉的時候,如果太快要求對方的諒解,可能會縮限了對方達到諒解所需要的情緒空間。
    - 道歉往往需要時間和空間發酵,才能發揮效果。
  5. 打擾型道歉
    - 如果對方根本不想再聽妳/你說話,任何道歉對他/她來說都只是打擾而已,毫無助益。
    - 道歉的目的,是為了撫平及安慰對方的創痛,不是因為妳/你想要重建關係、自我辯解、減少愧疚或振作起來,而去撩撥對方的情緒,或糾纏不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