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女人作為鏡子
- 所有關於「主體」的理論都已被男性挪用。當女性屈從於男性理論之時,她已經放棄了她與想像界的特別關係,任由論述將她客體化。當她認同男性主體時,她只能扮演客體的角色。
- 在傳統的論述規則下,女人不被承認是一個主體。她雖有肉身的存在,但不管在再現層面,或論述層面,或慾望層面,她皆被視為客體。
- 從柏拉圖以後的各式哲學論述之中,男性之所以能夠成為主體,仰賴的是一個所謂的下層結構 - 也就是女性她者 - 的支撐與自我犧牲。
- 特別關注女性向來被視為匱乏的精神,或說是靈性層面。內視鏡這個法寶 - 它能夠深入原本不可見之地,重新觀看,重行界定,為了要看到女性的內部(內涵)。
- 傳統西方哲學的盲點 - 大量依靠視覺意象,同時偏向唯心傳統,將真理與可見的形式掛勾。
- 回應佛洛伊德的負面評價,佛洛伊德對女性的負面評價都是維持陽物中心主義的法門,如果女性不再覬覦男性所擁有的權勢,陽物中心主義就破功;如果女性持續爭取平等權,要求跟男性平起平坐,就被迫一直身處於這種「嫉妒」的狀態中。 :
  1. 針對女性「過於自戀」,她指出女子囿於被動,只能等待男子將她視為愛戀的客體,所以這種自戀,其實源出於男性的要求。
  2. 陰莖欣羨,帶來女性自居為商品的虛榮,只因為她別無選擇,只能物化自己的身體,以彌補原本來性特質方面的劣勢。
  3. 因為女性被視為缺乏性器官,才必須以濃厚的羞恥感遮掩。
  4. 除了發展編織之外,女人在文化史上少有貢獻;而此項發明,也是仿效自然,試圖遮掩包纏女性的缺乏性器 (此指陰莖)
  5. 女性缺乏正義感,被視為是善妒的表現,但佛洛伊德卻忽略了女性在交換市場一直是扮演著商品的角色,就算她們能夠對話,也只能論及她們自身的標價、地位是否合理,或是主人之間的交易而已。
  6. 佛洛伊德宣稱女性對於社會興趣缺缺,然而根據伊葛來的看法,反而應該是整體社會缺乏對女性權益的關懷。
  7. 佛洛伊德認為女人比起男人,缺乏昇華的能力,但女性能夠發洩心情的管道實在太少
  8. 佛洛伊德感嘆三十歲的女人已經食古不化,無從改變;但伊瑞葛來則反駁那是因她們服膺社會既定的「女性特質」規範所導致的結果。
- 從男性這一方看來,在視覺中心論的驅策下,男人的眼睛,其實等同於陰莖的替代物,得以成為探勘女人性器官,產生遐想的起點。
- 自古以來哲學家對性別差異的漠視,他們因為覺得兩性差異在哲學思考中不具有重要性,因此男性的想法就能代表所有人類的想法,不需要「額外」探討女性的看法。

內視鏡下的男女關係
- 柏拉圖預設人類最崇高的目標在於追求「靈魂的不朽」,因此女性的性歡愉在與父系權威相較之下,就被斥為微不足道。

回歸重視物質的哲學
- 反對視覺中心主義的預設,外顯的陰莖被推崇為具有至高權威的「陽具」,而女性「被動」的陰道則為女性主要的性器官。
  - 女性不像男性,女性有多個性器官;能夠帶給女性高潮的性器官佈滿全身。
- 不應再將女性化約為肉體或是「地方」,局限於空間概念的想像 (相對地,男性則被想像為時間)。
  - 如果要建立真正的兩性相交,必須對自身產生不同的認識。因為「驚奇」是首要的熱情,它帶來感動,也讓我們體認到彼此的差異,並且維持差異。「驚奇」成為引發我們移動的關鍵,形成一個開口,觸發心、藝術與思想。要持續維持「驚奇」,需要忠實面對自身、別人、世界的更新。「驚奇」並非以自身為出發點。
- 現今女性的自愛,必須不再依賴男性「回饋」或是「反哺」給她的愛。因為如果女性無法自愛的話,她何以自我成長,何以能夠愛別人?
- 現存的主流語言模式規避性別差異,並不鼓勵真正的「對話」,特別是男性論述在語言使用上,一直偏向於「論及」他物,而非與他(她)人「交談」,流露出濃厚的自我中心傾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