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了嗎?無論媒體怎麼報導、政府怎麼罰錢、鄉民怎麼炮轟,總是會有人不管防疫規定,製造更大的社會成本,為什麼呢?因為這個體制本來就提供給特權者後門,可以違反規定。而人們如果繼續把檢討的眼光只放在個人行為身上,那麼永遠都會有人僥倖地違反規定。可是人們也不會檢討這件事,首先,那是體制啊!再者,很多人是可以在這個體制獲得特權受益的,誰會願意檢討這件事?別人不行有特權,我偶爾用一下沒關係,這是父權體制教給我們的事。
所以,為什麼人們要對這件事這麼憤怒呢?每個人心中對於罰則的比重權衡是不一樣的,我今天如果我覺得一百萬根本就只是一百塊,可是我不去亂跑我渾身就是不舒服,比損失一百萬還要不舒服,那我就做了。而且只要不出事,我也不會被報導,然後矛頭只會指向出事的人,僥倖的人絕對不會只是出事的人。想想跟他們聚餐同桌的朋友、他的家人都無辜嗎?全部的人都不知道的這些機師還在自主管理階段嗎?這可能嗎?
因為人們的心中其實沒有愛,沒有人真的在乎今天我如果不幸染疫,違反規定出去亂跑,萬一傳染給別人會給別人帶來什麼樣的負擔跟危害。如果傳染給重症的人呢?如果傳染給老人呢?如果又造成狀況失控大流行呢?看看全世界到目前為止的狀況,在看過那麼多死者家屬的憤怒、無助跟絕望時,我們每個人捫心自問,我們有因此稍微比較在乎其他人一點嗎?
沒有。所以疫情繼續流行。但人們不會檢討社會、檢討體制,當每個人都說了一口"我比別人懂愛"時,誰願意承認自己的心中根本不知道愛是什麼?誰願意承認自己其實根本不關心這世界上的其他人?我們在乎自己的家人,更多的原因可能是,如果我們不這麼做,社會會讓我們不舒服。體制的道德準則,並沒有把關懷眾人加入標準,我們做善事可能只是要讓自己覺得自己是個好人,是個比別人多做了一點什麼的人。不全然真的是為了善,為了愛。所以,人們允許自己沒有"大愛",可是每個人都很懂"小情小愛",為什麼愛會分大小?我們都害怕承認所謂的"小愛"更多的成分是佔有、是控制,關懷跟付出豈會因為對象的多寡而分大小?
疫情是一面照妖鏡,它從來不會因為人們出於愛、關懷別人、因而節制行為後,疫情變得和緩,進而消失。人們在每一個環節上面都憤怒,因為赤裸裸地發現自己是被別人控制著,但憤怒只會投向個人,拋出憤怒之後就能免責,也就不用檢討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每一個憤怒的背後,多半都在爭吵,我覺得自己應該要有特權,但為什麼別人排在我前面?
愛!?那是什麼!?能吃嗎?有人會說死亡沒有特權,那只是特權階級的謊言。死亡也有特權,階級低的人在大型流行病中活該早死,而且其實眾人看看不太關心,更多的關心是我們的經濟還在飛快的發展,我們的股票還在漲,我們的市場有源源不絕的錢開party。一堆人還在爭論這是不是個泡沫,通膨是不是個問題,如果我們的眼光只看此時此刻、只看自己,我們怎麼會知道有沒有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沒有人知道。但大家都必須裝作自己很懂,總是拿歷史怎麼樣又怎麼樣來說嘴。是不是泡沫,通膨是不是問題,永遠都是事後才會知道,這不就是歷史教我們的事?拿一堆數字當標準,請問這些數字誰定的?世界的狀況是相同的嗎?
通膨最大的問題就是,窮人在疫情中已經沒錢治病、沒錢預防,她/他們現在還要面對沒錢生活的問題。市場上有這麼多錢,卻是有錢人五光十色的狂歡,這是個什麼世界?這麼多的鈔票的第一選擇是購債,是挹注流通性,而不是救人。這是這個世界正在教我們的事,這個世界根本不教我們愛,我們哪個人會真的懂得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