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論
- 治療有如一種藝術 : 不按照重複的工作程序工作,但會創造及組合。
- 熟練理論後再發展技能
- 非結構化歷程 : 案主通常是帶著生命中某些失敗的氣餒和痛苦前來求助,協助她/他建立自我的感覺並逐步處理她/他的困難。
- 尋找行為動向 : 設法看透隱藏在表象背後的狀況。
階段一 : 建立關係
- 仔細觀察每個眼神和動作,這所有的細節都在展現一個人的生命風格。
- 開場白 : 我能怎麼幫你?什麼事情最困擾你?
- 表達同理/進入對方的世界/提供溫暖和接納/顯示出真誠的興趣/傳達了解/帶出希望/促進平等感覺/建立合作/發現正向
- 初步評估/案主的期待/說明和解釋/治療的長期/治療頻率/費用問題
- 耐心 : 不應該以高度結構的一系列問題來「訪談」或「審問」案主。真正的故事,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時間揭露。
- 提供持續的鼓勵/正向示範
階段二 : 資訊
- 開放而自在地談話/資訊的品質/製造印象/書面問卷/要求治療師為自己的問題背書/觸及真實問題的核心/讓治療師離題/相對虛構/行為動向的定義
- 情境的邏輯性/案主的情境觀點/童年的影響/疏忽和逃避/在此階段教導合作/其他測驗/醫療+精神檢查/興趣量表/其他來源/治療師進行資訊分析
階段三 : 澄清
- 澄清意義 : 詢問對方,她/他的偏愛會造成什麼個人及社會的後果,來協助思考。她/他從來沒有深入地思考後果,如果清楚了解到自己的舊想法無法得到想要的結果,就有可能會考慮改變自己的想法。
- 澄清及修正期待 : 對自己、他人和生活的期待,必須以正向、現實的方式被喚起。
- 修正誤解 : 不要替對方思考或糾正其想法,引道對方修正自己的思維。
- 修正私人邏輯 :
- 非理性思考 : 不要當面質疑非理性的思考,如果我們指出某人的非理性思考,就會將自己置身於敵對的角色中。
- 重新轉義/解釋心理動向
- 提問 : 引導對方關注自己的作為,讓其有意識地覺知自己的意圖。
- 參照點
- 出其不意的回應 : 不要給予對方想要的回應,不要強化對方對於掌控情境的感覺,長期以來的優越感也許就是建構在挑起別人負面情緒的記錄上。
- 案主不適當的行為動向/負起思考的責任/蘇格拉底式提問/對後果的思考/操控棋盤的案主 :
- 對方需要鼓勵,感到苦惱並且需要希望。協助對方看到自己當下的作為,鼓勵對方可以做些吶的事情來面對自己的困難。可以帶著自己的生活能做些改變的感覺離開,對方必須相信 : 「是的,這是可能的。」也必須接受需要改變的責任。
階段四 : 鼓勵
- 找出健康(做的好)的部分 : 不必去管沒做好的部分。
- 未知的恐懼 : 鼓勵對方去嘗試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情
- 穿著嬰兒鞋和嬰兒服
- 降低和應用自卑感 :
- 利用自卑感在自己面前砌起一道牆,因此就有藉口可以不努力,可以不危及到她/他的虛構理想。個體可以學習將相同的自卑感置於身後,這樣反而能推她/他向前。
- 成人的自卑感是次級而誇大的自卑感,來自其設立了誇張而無法達成的個人目標,並且強迫性地瞘使他朝向這個目標。
- 個體會在五個面向中奮力地從自卑朝向優越,生理、智能、社會、心理和經濟。
- 將症狀重新轉義 : 我們無法對症狀做任何事,但當我們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並且開始做些必須要做的事情時,就會放掉這些症狀。
- 不被症狀盤據
- 瞄準新的成功方向 :
- 如果孩子說謊,我們無法對抗他的謊言,而只能在他說實話時稱讚他。比起說謊被罰,他會比較喜歡被讚美,獎會更願意說出真相。當她/他覺得,說真話好像是一個比較好的人,就會忘了說謊,因為說真話感覺好多了。
- 成人也需要來自進入好方向的讚美和好的感覺。
- 採取小步驟/評估努力和結果/認清勇氣/不戴王冠/他人克服困難的範例
- 改變 : 我們無法挑戰防衛系統。在可以面對自己的醜陋之前,必須先嘗到新的勇氣和成功的滋味。
- 過早的解釋 : 除了像是在舊有習慣上給予一個標記之外,不會有什麼成效。
- 建立真正的自尊/擴展活動力程度和活動範圍
- 激發勇氣 : 透過鼓勵應用目前的能力來增強。為了面對自己所感受的困難,需要建立更多的勇氣。未知可能會嚇到她/他,讓她/他預斯過去重複的失敗,或者擔心無法得到想要的東西。
階段五 : 了解治療師的解釋
- 解釋生命風格的診斷線索/時間點/呈現解釋的風格/了解他人的洞察
- 緩步前行 : 對於新觀念,需要一點一點地嘗試。
- 停滯成長/解釋情緒的目的/原級自卑感/次級自卑感/自卑感的應用/隱藏的目標/目標的後果
- 生命風格的行為動向 : 個人會運用生命風格的行為動向去緩解自卑感。逃避任何威脅到自己誇大的威望的事,而去追求個人優越的幻想。
- 自我中心或友善的行為動向/擴增案主的洞察力/照亮迴避的東西/真實與虛假的行為動向/尋找一條線上的多點/彩繪獨特的圖像/整合出生序與早年回憶
- 化解統覺基模 :
- 化解二分法的基模。高與低、強與弱、好與壞、掌控與順服、最好與最壞、不是那個就是這個的分類思考,必須由對人們品質的賞識來取代。與其快速地將人們分類,並且一開始就為自己而防衛、攻擊或剝削他們。
- 這個問題在衝突的夫妻中非常明顯。如果追溯他們關係的早期歷史,通常會發現他們最初都只看到伴侶身上那些能支持自身目標和生命風格的特質。剛開始可能感覺相當舒服,甚至會被解讀為「墜入愛河」;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當每個伴侶開始展現真正的特質,就會導致焦慮、失望和怨恨。某些特質可能被解讀為威脅,並且難以應付;其他的特質則可能被定位為另一半從未做到的絕對理想。
- 縮小症狀的重要性/承認階段
階段六 : 自我覺知
- 支持其責任 ;不是她/他擁有哪些記憶,而是她/他創造並選擇了一些可以支持自己生命風格和目標的記憶。
- 案主的停頓點/治療師的停頓點/治療的關鍵交叉路口
- May 26 Wed 2021 13:51
從個體到群體 III - 心理治療的階段與任務 1~6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