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常言道:「狗改不了吃屎」,
是不是人的性格一旦決定了,就改變不了了呢?

要探討這個主題之前,要先定義性格是什麼?
以阿德勒的定義來說,性格就是生命風格,
生命風格指的是,要達成目標的行為方式,分成三部分
  - 自我概念:關於自己是什麼樣子
  - 世界的樣貌:關於世界是什麼樣子
  - 理想中的自我:自己應該是什麼樣子
一旦生命風格確定後,人就只能透過它來觀看世界。

拿上一篇文章的例子繼續說明,當服務生灑了你一身的咖啡時,
你可以……
  - 和氣地說,沒關係,人都有慌亂的時候;此時你的性格是體貼的
  - 生氣地說,你是豬嗎?笨手笨腳的;此時你的性格是易怒的
  - 憤怒地用拳頭說,XXXXX;此時…神經病啊  XD
性格或生命風格,就是你想要達成目標時,所使用的工具,
阿德勒是這麼說的:「性格將表現出個人對週遭的世界、
夥伴、所有一切,包括共同體和人生的認知。」
因此,能不能改變?當然可以。換一個觀點,認知自然就會改變。

可是大部分的人,常常傾向於不想改變性格,
會把人生的經驗,在接受之前,用現在自己的觀點去解釋,
然後說,這些經驗形成了我的性格,
在此,性格跟經驗就會構成一個迴路,彼此加強反饋。

為什麼呢?

因為長期養成的性格,是有可預測性的,
遇到什麼事,自己會有什麼反應,
大部分的人依據這樣表面的因果關係構成預測,
給予自己一定程度的安全感。
一旦性格有所變動,長期的習慣就會改變,一開始會陷入混亂,
人是必須依賴這種假性的線性關係來擁有安全感的,
因此即便不自由,仍然會執著在自己原有的性格上。

所以,面對所有人際關係,
包括工作、交友、戀愛、婚姻等課題如何應對,基本上都不會改變,
只是當這個對像無法接受時,就換另一個對象,
一直到遇見一個,可以妥協到"即便不自由但關係可以繼續"的對象上。
如同前面所說的回饋現象上,人生的故事永遠都在重覆發生,
其實不是因為命運一直如此,而是自己選擇了這樣的經歷,
為了可以用自己的性格去解釋這一切的事情,因而不用改變。

當你面對課題害怕不安的時候,未必是課題本身艱難,
而是自己先下定決心不想面對這些課題,不想改變,
為了強化這個決心,所以不安變成一個工具,一個藉口,
讓自己可以合理地不用去面對這些課題。

舉個例子,遠距離戀愛,往往遠距離是造成分手的原因,
其實不然,事實是想分手的人,拿遠距離當藉口成為理由,
分手是目的,而遠距離只是一個工具,
如果想要繼續維持關係,遠距離不會是個問題。

所以,要改變性格,首先要放棄不放變的想法,
然後選擇一種性格當工具,藉以達成自己人生的目標。
這樣的人生才是自由的,為自己所有的選擇負起責任,
所以的經歷都不是造成現在的自己的原因,
而是現在的自己回過頭去解釋那所有的經歷。

從這一刻起,就此時此刻,只要你想改變,那就認真的活在當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