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快樂」,就是減少痛苦。如果我們無法轉化內在的痛苦,就不可能獲得快樂。
. 很多人向外尋求快樂,但真正的快樂一定是來自內心。我們的文化總是教導快樂來自擁有許多金錢、權勢或社會地位,但是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那些有錢有勢的人並不快樂,有許多人甚至走上自殺一途。
  . 反觀佛陀與弟子們,除了三衣一缽,別無所有,但是都很快樂,因為他們擁有最珍貴的東西 -- 自由。
. 佛陀教導我們,快樂最基本的條件是「自由」 -- 避免內心負面心行的自由。這些負面心行包括憤怒、絕望、嫉妒與妄想,佛陀稱之為「毒」。
. 慈悲地傾聽,能化解別人的痛苦
. 當別人的語氣總是充滿憤怒,那是因為對方的內心正滿懷憤恨而飽受痛苦,所以總想把自己的問題怪罪別人。
. 要真正了解與轉化憤怒,我們必須學習慈悲地傾聽與愛語。有位菩薩是個偉大的人、覺悟者,她能以慈悲心深深傾聽眾生的痛苦,人們稱她為「觀音」-- 大慈大悲的菩薩。
  . 雖然慈悲地傾聽可以幫助別人減輕痛苦,但除非你先以諦聽的藝術自我訓練,否則即使滿懷善意,依舊難以達成。如果你可以靜靜地坐下來,以慈悲心傾聽,只要一小時,就能幫助對方減輕許多痛苦。傾聽唯一的目的,就是讓對方盡情地抒發內心的痛苦,而且要以慈悲心傾聽。
  . 當你傾聽時,必須非常專注,全心全意地傾聽,把整個自己 -- 眼、耳、身與心完全投入。如果你知道保持念念分明地呼吸,並能持續地將念頭專注在想幫助對方解除痛苦上,傾聽時自然就能保持慈悲心。
  . 慈悲地傾聽是非常深妙的修行,傾聽時沒有評價與責怪,你只是為了讓對方減輕痛苦。
. 當農人使用的肥料不再起任何作用時,就必須換另一種肥料。同樣地,經過幾個月的修行後,還未來帶任何的轉化或心理的安慰,就必須重新檢視自己的情況。為了轉化自己與所愛的人的生活,我們必須改變修行的方法,做更多的學習,以找出正確的修行法門。
. 在佛陀的教導中,清楚地說明如何修行慈悲地傾聽、說愛語與照顧憤怒。我們必須實踐這教導,專注地諦聽,口出愛語,才能重新溝通,將快樂帶入家庭、學校與社區。於是,我們就能幫助世上其他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