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九七七
- 1977年是日本發生大量年輕人自殺的一年,官方數字達到784人。
  - 13名國小學童連續自殺身亡。所以有個案都沒有明顯的動機與理由。完全無法預測、理解或解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然後就被淡忘了,世界繼續運轉,那些被社會/世界淘汰的人,不屬於我們歷史的一部分,不會有人回頭再看看他/她們的屍骸)
- 1983年,橫濱一群高中生殺害了好幾個公園裡的老遊民。學生 : 「他們殺的遊民都是髒東西,是不乾淨又劣質的東西。」
  - 敵人不再是罪惡,而是骯髒。保持清潔,就是要清除這個世界的「廢物」,或除去任何不確定、令人困惑、毛茸茸又佈滿灰塵的東西,以迎接完全光滑平順的數位表面。
  - 性誘惑逐漸與性接觸分離,成為完全的美學刺激。

- 1977年,兩個面向解讀 : 
  1. 共產主義無產階級在20世紀最後一次對抗資本家規則與資產階級地位。
  2. 沃茲尼克與賈伯斯推出了蘋果商標與推廣資訊科技的工具。
- 1977年開始,無所不在的電視螢幕占據了社會意識,無意識的殖民、競相墮落的欲望、新自由主義的攻擊心態。
  - 在現代,演化的概念意味著實質擴張與經濟成長。
  - 當時,對未來有危機感,進入21世紀時,未來即將崩潰的看法,已經無法壓抑。這種社會已經崩潰,卻仍一直在尋找不可能再擁有的安全感。

- 自殺已經不再單一的精神病患邊緣現象,而是已經變成我們這個時代政治紀錄中的主要行為,也是地球文化已經無法說明的人類突變記號。

繭居族
- 在歷史上,自殺是一種與人類大浩劫有關的行為模式。人們認為,自殺是世界末日的一種預告。在西班牙殖民美洲之前,數千名美國印地安人選擇自殺。因為他/她們覺得,自己將無法適應新的環境、奴隸條件與宗教職責等等。
  - 自殺是人類面對文化參考點毀滅,以及尊嚴被踐踏之後的一種反應。
- 從2000年代初期以來,一種較不引人注目,也不會快速終結性命的變相自殺,開始蔓延整個日本 - 繭居族 : 
  1. 大部分的時間,甚至幾乎每一天都只在家裡活動
  2. 明顯地持續避免社交場合
  3. 因此嚴重干擾個人的正常例行活動、職業 (或學術) 功能或社交活動與人際關係
  4. 把退縮看成是一種自我協調
  5. 期間至少六個月
  6. 並且無其他心理失調因素而導致以退縮與迴避的心態處理社交活動
- 對很多年輕人來說,繭居行為可能是逃避精神折磨、衝動、自我暴力行為,以及競爭帶來的羞辱感的有效方法。(評 : 我自己在競爭場域的成功,帶給多少人失敗的羞辱?我還要繼續這樣下去嗎?)
  - 大多數的繭居族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都有一種自覺,認為無法適應目前的日本環境。他們完全清楚意識到,只有從日常生活的例行活動中解放自己,才能保留個人的自主性。

浦浦壇 (PuPutan)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9412

- 是印尼峇里人的字眼,意思是進行一種大型自殺儀式,作為逃避征服者羞辱的手段。
- 自殺的形式是一種歸屬的儀式。這是對社群歸屬的一種最終且願意獻上生命的鄭重聲明,這個社群拒絕向敵人的絕對武力屈服,也拒絕接受因戰敗而徹底失去自尊。在這種情形下,軍事勝利與殖民占領,不能被看成只是一種政治羞辱,其實更完全抹除了身分認同,且消滅了道德歸屬的世界。
  - 對於生活在某種文化環境中的人來說,當環境被破壞,以及為他們的生命創造意義的可能性消失時,那就可能是一種「世界末日」。在這種環境下繼續苟活,就是活在世界末日,沒有意義,又充滿孤寂,永遠無法和同胞交流有意義的文化符號。
  - 在周遭的自然與文化符號中,完全無法解讀出意義的「世界」中,由於無法忍受缺乏可以支撐下去的自我識別,自殺似乎是唯一的可能反應。

占領
- 柯拉瑞 (Jonathan Crary), <<24/7 : 晚期資本主義與睡眠的終結>> : 「資本家對市場成長的需求,不可避免地,會企圖透過不斷刺激社會注意力,以延長人們的清醒時間 : 『當代的進步形式就是,不斷占領並控制時間與體驗』。」
  - 「對社會注意力進行持續攻擊,以降低人們仔細表達情緒所需要的時間,是當代經濟體系的重要關鍵。」
- 「資本主義毫不妥協,就是要偷取我們的時間。」
  - 一個充滿失眠問題的社會,根本不是個會令人感到舒服的地方,因此,提升生產力的代價就是 : 失去清醒的腦袋以及對生活的尊重。


自殺大流行
- 現在自殺正在大流行,是社會壓力、情感貧困以及注意力持續受到攻擊的結果。
  - 當資本主義主張,它的權利可以不受拘束地掌控我們的生活,不快樂的流行病就因此蔓延到整個星球。符號資本主義本質上就是占領認知活動,並且把語言動物的表達能力,受制於勞動市場不眠不休的積極動能。
- 人們被鼓勵把自己的語言能力,視為經濟競爭因素,因此必須加以經營與投資。創造力、表達力、喜愛、情緒,換句話說,就是人類的靈魂,也因此被視為生產因素,到最後,也會根據生產力的標準被評估。剝削、競爭、不穩定與資遺,不是被看成社會關係衝突的結果,而是被內化成當事人的缺陷,是個人的不足。而不斷調整工作的組成方式,則被視為一種羞辱與殘酷。
  - 我們只能把體力與想像力投入在工作,因為我們的知識與感情生活乏善可陳,因為我們憂鬱、焦慮,而且沒有安全感。
    - 認知工作者被引誘進入創造力的陷阱 : 因為被迫把靈魂 (語言跟情感) 與工作合而為一,他/她們的期望只好聽從生產力的勒索。社會衝突與不滿意被視為個人心理素質不佳,結果是自尊心被毀。
    - 在不穩定的工作條件下,很少能形成社會連帶關係。每個人都覺得孤單,也被迫要彼此競爭。


個人評估
- 基於個人主義、競爭,與所謂的「菁英管理」,事實上公司內部就是一片叢林,員工每天都要彼此競爭薪資,薪水也必須根據生產力與經濟成果決定。
- 階層管理、遵從指令、屈服、羞辱與心理暴力,是新自由主義哲學對抗職場團結的武器。這種武器鞏固了菁英的政治權力,卻無法促進生產力與工作效率。最終的結果是,員工覺得沒有權力、孤單,且受到迫害,因此需要運用更大的心理與生理努力,以達到管理階層的要求。
  - 老闆要你/妳負責不可能的任務,無論如何你/妳必須使命必達,這就是所謂的「工作自主性」,或菁英管理與個人評估制度。員工必須應付所有公司丟過來的工作,而且沒有討論餘地,這就是管理階層最壞的管理方式。
  - 每一個員工都是孤單面對被能力勒索、沒做好的恥辱、被裁員的威脅。員工之間彼此都認為,無法互相幫助,以建立社會連帶感,接下來的情緒就是罪惡感、焦慮與互相怨懟。這就是形成職場憂鬱症的普遍原因。
  - 「個人評估」這種策略的基本概念工具,假借個人能力與全球競爭的說詞,製造出一種互相較勁、忌妒、背叛、不信任的有毒氣氛。

- 企業私有化、公司重組、員工生活變得不穩定,與自殺都有直接的關連。

孟山都的大豐收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B0%E5%BA%A6%E8%BE%B2%E6%B0%91%E8%87%AA%E6%AE%BA%E5%95%8F%E9%A1%8C
- 過去二十年來,印度農夫的自殺人數,已經達到歷史新高。從1997年以來,印度有超過21萬6千名農夫自己了結性命。
- 「我們買了100克的蘇力菌棉花,但兩次都沒種成,我丈夫變得很沮喪。他走到田裡,躺在棉花田上吞下殺蟲劑。」
  - 家裡活下來的人,不只承受了失去愛人的痛苦,還要面對經濟破敗,通常要非常努力才能避免挨餓。
- 希瓦 (Vandana Shiva), <從自殺的種子到希望的種子 : 印度農民為何自殺以及如何阻止這種悲劇?> : 「這個悲劇的根源是貿易自由化與企業全球化的政策。工業化的全球農業自殺經濟,在三個層次上有致命的危險 : 
  1. 它對農夫有致命的危險
  2. 它對食物被剝奪的窮人有致命的危險
  3. 它對整個人類種族也有致命的危險,因為我們破壞了懂子、生物多樣性、土壤、水等生物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本。」
  - 「孟山都透過專利權以及讓種子不能再生的特性,防止農夫保留種子。播種就要買一次種子。傳統上,農夫只要把農作物留下一小部分,就能取得免費的種子,現在種子變成一種商品。...。孟山都推出的基改種子,把種子從可以再生的資源,變成不能再生、必須每年高價購買的種子,因此造成了自殺經濟。」

富士康熱
- 「工人不是機器」 : 富士康因為在龐大的工廠內部實施軍事管理,已經惡名昭彰。
  - 紙板上剪裁出賈伯斯的形象,頭上還帶有惡魔角;另一張標語牌上有蘋果的商標與「血腥蘋果」的字樣。
  - 自殺員工 : 「也許對富士康員工的我們來說......死亡的意義在於證明我們曾經活過,但在我們活著的時候,生命中只有絕望。」
- 有一天,幾個年輕的富士康工人決定改變自殺計畫的作法,把自己改裝成人肉炸彈,結果燒了幾棟富士康大樓,還破壞了他們自己生產的產品。

殭屍
- 對海地種植園的奴隸來說,自殺也是唯一的脫身辦法。
- 在中國,富士康為了防止工人自殺,不再付自殺員工家庭憮恤金。「公司已經掌握『具體證據』,有些員工自殺是為了替家人爭取撫卹金。」
  -富士康管理階屁把自殺當成偷竊的最壞形式。他們的回應是利用死亡不發撫卹金的恐懼,產生新一代的殭屍。

銀行家為何自殺
- 卡斯 (Alden Cass), <<看漲的思維>> : 「活在持續的不確定性中,每一天都要駕馭失控、發狂且不可預期的市場波動,想要輕鬆掌握這些起伏的壓力,絕對超出一般人可以理解的程度。」
  - 過程中的不可預期性與不可理解性,正是導致精神混亂的強大因素。
  - 當工作本身 - 當人們看成是個人身分認同的一部分 - 無法符合自己設定的期待時,這些專業人士身心就會變得很脆弱。在一個意識型態與職場文化皆十分競爭的環境中,就是必須不斷與同儕比較。在制度上,他們有意識地對大多數人進行接近暴力與羞辱的管理模式,除了讓員工承受不良管理的折磨,大部分的作法都和金融市場無關。若要合理化他們的行為,唯一的解釋是 : 為了在同儕中勝出的渴望。
- 由於他們的工作基本上就是欺騙、羞辱,以及讓數不清的人變窮,這些人必須非常會損人利己才能做事。
  - 銀行家自殺的現象,可以解讀為他們對權力覺得無能的現象。無能表示沒有辦法理解與改變,以及察覺到自己是致命機器的一部分,可以從這部機器獲利,但永遠不能完全掌控這部機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