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我的修行是指向某個特殊對象,這樣的修行有時就是不管用。
. 要讓修行不帶任何目的 : 專注於我當下的活動。
. 不崇拜某種對象,而只是專注於每一個當下的活動上。叩頭時叩頭,打坐時打坐,吃飯時吃飯,不作它想。
. 不管在任何環境下,我都不能夠忽視佛,因為我自己就是佛,只有這個佛能完全幫助我。
. 研究佛法的目的不是為了研究佛法,而是為了研究自己。
. 我只是做我該做的事,這就是佛法。
. 談論自己的目的,實際上是為了忘掉我自己。
. 道元禪師 : 「研究佛法是為了研究自己,研究自己是為了忘掉自己。」
. 不管我做什麼,都可以是坐禪。當我是我時,不管我做什麼,都是坐禪。
. 靜坐在煩惱中,煩惱就是我,我就是煩惱。
. 大多數的人都活在幻相之中,被煩惱捲住,並企圖想要解決煩惱。
. 我應該吃眼前的食物,有時候我並沒有真正在「吃」。我的嘴巴在吃東西沒錯,心思卻飄到別處去了。
. 當我成為我,我就會以事物的本然面貌看待它們。
. 別拿蒐集的知識在別人面前炫耀。我不該對任何特別的東西感興趣,如果我想充分欣賞某個事物,就得先忘卻自我。
. 只要是活在空性之中,那互相理解就總是可能的。
. 了解空性的人卻總是能以事物的本然面貌接受它們,他們能欣賞一切。
. 不要刻意迎合別人,最重要的是如實表達我自己,這樣我才會快樂,別人也才會快樂。
. 「終極的事實」,指的並非永恆不變的事實,而是每個當下的事實。可稱之為「存在」或是「實相」。
. 禪道極重視坦率。我應該忠於自己的感受,忠於自己的心,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應該毫無保留,這樣可以讓人更容易了解我。
. 聽別人說話時,就只是聆聽對方說話和觀察他說話的方式,把價值判斷擺在一邊。我應該只是聆聽和接納,這才是我與人溝通的正確方式。
. 但是通常,我聽別人說話時,都只是聽見自己的回聲,我聽到的是自己的意見。如果別人意見與我相合,我就接受,反之我就拒絕,甚至沒聽進耳朵裡。
. 另一種危險是拘泥於言詞的表面意義。
. 我有習慣的表達方式,難以按照環境的不同而有所調整。
. 禪只是要我在最確切的意義下過活,在每一個當下為此努力。我應該忠於自己,特別是忠於自己的感覺。把感覺表達出來,但不必加上評論。無須在生氣時說我不生氣,我只要說 : 「我在生氣。」
. 禪不是拿來講的,禪是拿來修行的。最好的方式是只管修行,什麼都不說。
. 佛法幾乎是不可言說的,所以上策就是什麼都別說,只管打坐。
. 說話是修行的一種,聆聽也是修行的一種。
. 道元禪師 : 「如果我對某人說什麼而他不贊同,不要嘗試從知性上說服他。不要跟他爭辯,只要聽他的反對意見,讓他自己發現自己錯在哪裡。」
. 不要把觀念強加給別人,而是與對方一起思考。
. 當我在提出什麼意見時,常常會想要說服對方,或強迫對方接受。
. 當我不明白自己與河流、宇空為一體,就會產生恐懼。生與死只是同一件事。
. 「萬法源於空。」獲得這種了悟,就會看出人生的美。
. 當我傾注全副身心去打坐,坐到身心合一、與萬物合一的境界,就可以輕易達到這種了悟。如果一來,我就不會再執著於對生命錯誤的、舊的解釋,日常生活會煥然一新。
- Oct 16 Sun 2022 16:45
[禪者的初心] 鈴木禪師 - Chap 2 - 2: 在修行的道路上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