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們的言行有很大的落差......系統思考......是將注意力集中在超越因果思考,並以系統性的觀點來看待人類現象。情緒性反應在一個家庭,或是一起生活或工作的其它團體中,都是以連鎖反應的模式,從一個人傳遞到另一個人身上。 ---- Murry Bowen

- 到目前為止,想要更了解人類情緒運作的治療師或研究人員都是以個人為研究對象。...很少人會嘗試以一個情緒單位或「系統」來理解家庭中的人際關係或家庭如何運作。
- 包溫理論假定,基本的情緒單位是核心家庭。從這樣的觀點來看,個人只是情緒單位的碎片而已。想要理解一個人,必須盡可能完整地理解核心家庭。情緒很少會停留在個人身上,它們在家庭中從一個人到另一個人永不停歇地流動。有時候,它們會溢出家庭之外,流到其他人、其他家庭,甚至社會機構。
- 系統思考 : 
  - 是盡可能對整個關係系統有越多的覺察越好,包括系統中有哪些成員、每個成員對應到別人的功能位置、其中的各種關係有哪些樣貌、這整個關係系統如何處理情緒、它如何共同合作而形成一個系統,以及自我如何適應這整個系統。
  - 不只是觀看某人的父母如何以各種方式影響現在已經成年的這個人。如果只是覺察到哪些家庭因素與自我有所關係並產生影響,這種思考仍然停留在個別的線性因果關係。然而,如果一個人開始看到父母的關係如何個別地影響到他們每一個人,也如何影響到自己,以及父母與他們的父母關係如何運作 - 包括整個家族,以及這個家族如何共同打造出一個生命有機體 - 這就是系統思考的開始。
  - 身為演化的產物,人類神經系統的情緒部分和其它生命形式並沒有什麼不同。人類關係系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不能和大自然分開。...人類行為的理論卻很少利用這個想法,反而將重點放在是什麼讓人類如此獨特。
- 人類家庭系統的思考者也忠於事實,探索發生了什麼、如何發生、何時發生、在哪裡發生,以及涉及何人。他們避免詢問為什麼,因為這只會引來對動機的解釋和揣測。
- 人類兩人一組的關係非常不穩定,以至於當兩個對彼此都很重要的人發生問題時,他們會自動地以某種方式將第三者拉進這個焦慮的情境。
  - 在任何情緒系統中,都可以觀察到許多三角關係,伴隨著焦慮四處流動。
image
image
image
- 越了解情緒系統中的連鎖性三角關係,就越能夠明白情緒的力量。因此,如果對於三角關係沒有初步的認識,是不可能有系統思考的。
  - 當一個人越能夠從三角關係系統的觀點看事情,就比較不會選邊站、公私不分、站在思慮不周的位置或去責備別人。當一個人可以系統思考,就比較不會採取固執、閉塞的立場,聲稱自己知道所有的答案。
- 雖然系統思考是一種比較複雜的思考方式,它的好處非常多。從寬廣的系統觀點來觀察每個情況,原本認為不是個人因素就是某種因果關係的看法會變得很不一樣。
- 當一個人不只看到自己在關係中的位置,也知道另一個人在關係中的位置,以及他們兩人如何正好配合在一起,這個人在關係中的表現就能夠做得更好。當兩個人置身於有意義的關係裡,他們會將關係帶入其它系統的脈絡中。
- 觀察的時候,不要將焦點只放在系統的結構,也要注意焦慮在這些三角關係系統中實際流動的情形。「觀察歷程」就是觀察情緒如何在個人之內和人與人之間,以及關係系統的三角關係中流動與變化。
  - 有能力去觀察自己所處系統的情緒歷程。
  - 觀察歷程的時候,必須同時留意想法、感覺和行為,才能夠涵蓋歷程的所有部分。要觀察主要成員的行為、他們用什麼姿態與別人互動,並且觀察這些姿態如何被焦慮影響,以及受到關係系統其他成員的左右。
  - 觀察歷程相當複雜而迷人,包括要盡可能觀察自我與別人在系統中運作的各種特徵與模式,而且時間越久越好。如果一個人可以持續觀察團體中人們的情緒流動,在情緒上保持不涉入,這個人就學會了管理自己的情緒。
  - 當一個人觀察團體中彼此相關的人們有何想法、感覺和行為,甚至是自己裡面的情形,通常會看到一再重複的情形。
  - 觀察歷程的能力意指個人管理情緒能夠往更高的層次邁進且有所提升,這是因為要觀察情緒歷程,就必須保持情緒平靜。
- 大多數人的生活被各種困境和問題所占滿,需要得到解答,因而耗費了非常多時間尋找答案和解決之道。同樣地,人際關係也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雙方都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迷失了。人們變得完全將精力放在尋找如何解決他們的差異,或是怎樣讓對方的行為符合自己的期待。生活中充滿了這些挑戰,聚焦於內容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慣性反應,然而還是有不同的方式來思考關係的運作。如果一個人能夠聚焦且更有效地管理情緒歷程,就可以更妥善解決這些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