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的道歉並不要求對方做任何事情,甚至連原諒也不要求。
拒絕說抱歉
- 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曾經遭受嚴重的羞辱、責罵及批評,很可能長大成人之後,就會變成不會道歉的人;或當我們需要身邊的成年人道歉時,如果她/他們沒有道歉,日後我們可能很難為自己樹立一個向人道歉的新行為模式。
- 當妳/你認錯、道歉時,妳/你將很容易感覺到內心生發一股強大的力量。
- 道歉使人覺得心情輕鬆許多,很難道歉的人則有與眾不同的經驗和信仰系統。道歉牽涉到情緒會翻騰、自我的結構和她/他所依賴的人際關係會削弱,她/他也會喪失權力或控制力。
只為責任內的錯誤道歉
- 如果我們經驗過「道歉等於承認自己一連串的錯誤」,我們將覺得失去權力和自尊,且很難表達我們對自己所造成的問題有多愧疚。
痛苦的僵局
- 當人是那種每次一覺得出問題時就要別人道歉的人,從小到大經歷過無數次這類痛苦的經驗,父母從來不認同她/他這種行為,也不肯定她/他所認定的事實、不接受她/他們應該為某些行為負責任。長大之後,對正義會有錯誤的觀念,而且極需證實她/他所認定的事實才是正確的。
歧見的挑戰
- 即使不說,每一個人也都對道歉與接受道歉有根深蒂固的一套信念。這類信念植基於家庭和文化,而且可能是歷經幾代累積出來的。
好的道歉和不好的道歉
- 如果不可能道歉,則人類天生的缺陷的生存經驗,就可能會是一場悲劇。超越社交應酬式的虛偽而真誠地道歉,能使那些誠摯覺得自己做錯事的人恢復心靈的健康和人格的健全。
- 女人尤其常為自己的過錯道歉。事實上,許多女人如果覺得沒有辦法成為別人心靈的慰藉,就會有罪惡感,或者可能立刻覺得要為所有的問題負完全的責任。
沒有醫治力量的道歉
- 有些人的道歉言不由衷,而且道歉的目的只是在排除人際關係的障礙罷了,或者道歉之詞只是在讓自己脫離被指控、責罵的困境。
- 人在道歉之後,往往接著找藉口,將自己所犯的錯合理化。
- 有些人可能舌燦花地道歉了事後,又故態復萌照樣做出向我們道歉的那種行徑,無論是酗酒,還是應早一點下班回家卻沒有。如果這樣,無論道歉幾次都是無意義的,而且都沒有辦法改變她/他原來的行徑。重點不在於這個人是否真心誠意表達悔意,而在於她/他是否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
- 任何道歉都無法取代當事人應該堅忍不,不斷與對方好好談的意願。醫治對方創傷、重建對方信賴感的艱鉅任務,也不是一句「我很抱歉」就能取代。
難以承受的道歉
- 最後,如果我們沒有檢討自己的激動情緒或過度誇張,道歉將不能給對方力量。
- 也許妳/你會覺得妳/你的道歉或表達悔意不能不被對方接受;也許曾經傷害過妳/你的人決定要向妳/你道歉,以利於她/他自己恢復心靈的健康,而沒有考慮到重提往事只會增加妳/你的痛苦,卻無助於使妳/你更好過。
縮小、合理化及否認罪責
- 有人可能爭論說,犯下嚴重錯誤的人可能缺乏同理心及同情心,以致沒有悔意。事實並非如此。更重要的是,人類自欺的能力是超級優異的,有時當問題超乎控制力之外,自欺的能力更是適應環境及保命的工具。
- 罪惡感和羞恥感越無法處理,犯錯的人就越難承認她/他做了傷害人的事,也越難對受傷的人有同理心及感到後悔。
- 最迫切的問題在於我們違背所愛及倚重之人的信任,而我們卻最需要她/他們傾聽、了解我們的心聲。要敞開心胸談論自己犯的錯誤,需要一點時間及勇氣,因為這些問題難令人心痛。
- 當妳/你犯的錯極其嚴重時,就有必要接受專業的協助。犯錯的人需要治療,以便有機會培養責任感,讓人生由此重新開始。受傷的人則需要支持、洞察力、策略及長期的計畫,以免因為試圖談論痛苦的往事及自己內心真正的感受而再度受傷。
犯錯者不認為該負責時
- 我邀請妳/你戴上心理治療師的帽子 (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是心理醫生) ,並試著了解別人的經驗。
- 即使我們欣賞犯錯者的人品,也有必要了解一個人如果對自己不老實,她/他也不可能對妳/你老實。
激發犯錯者負起責任
- 如果要人嚴正地檢討自己所犯的傷人之罪,並變成真正值得信賴的人,就必須讓她/他們有一個足以肯定自我價值的台階。唯有站在較高的台階上,她/他們才可能道歉。當然,即使是衷心的道歉,並不能修正已經犯下的嚴重罪行,但這卻能讓犯錯者知道這個錯會造成什麼後果,並讓她/他清理一個空間,使彼此都能獲得更進一步的醫治。
- 當一個人傷害或背叛另一個人時,光說「對不起」是不夠的。
- 當別人看見我們最惡力的行徑就認定我們是這種惡人時,我們便無法生存。每一個人都必須視自己為多面向的人,當這個事實模糊不清時,人們會將自己包裹在否認惡性的層層保護裡,以求得生存。
注意自圓其說的心理
- 當犯錯的人可以依賴藉口和自圓其說時,她/他依舊沒有辦法維護尊榮和尊嚴。... 心理上的自圓其說對解決問題無濟於事,它們只會讓人對因自己的行為或決定而造成的後果不負完全的責任。
- 當然,我們全都需要考量過去和現在的經歷如何影響我們。但是,過去艱苦的經歷或現在痛苦的環境,都不是造成妳/你暴力或不負責任行為的理由。
有需要便說出心聲
- 不要因為妳/你覺得需要道歉或確認什麼事情就開口說話,而要將話語集中在妳/你想說一說自己的感受、意見和為自己發言上面。
- 如果妳/你已經決定要和對方談開任何令人痛苦但別有用意的話題,妳/你就不要期待能獲得對方什麼品應。如果我們講話是為了保全自己的福祉和完整的自我,拒絕因害怕而沉默,而不是因為需要對方真誠的道歉,或期待證明什麼而開口說話,我們就會站在更穩固的立場上。
- 無論我們用什麼方式溝通,如果我們要求對方道歉的方式,等於是用令她/他難以接受或忍受的方式威脅她/他,就不會有任何人覺得應該為犯錯負責任及道歉。
- 對方願意承認做出傷妳/你的行為,與她/他愛不愛妳/你完全沒有關係。一個人負責任、感覺悔意的能力與自我、自尊有關。
- 我們只能讓自己擁有完整的人性,並且不要忘記每一個人的本性都她/他所做的最惡劣的事情更好、更複雜。
- May 20 Fri 2022 08:30
[可以溝通,真好 (The Dance of Connection) ] Harriet Lerner - Chap13: 誰來說聲抱歉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