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這是一本關於「改變」的書,它不會提供妳/你更親近的技巧,而是讓妳/你比自己想像中的更了解改變中的原動力?
  - 為什麼要改變?在重要的關係中,只要努力的自我成長和重新界定自我,才能真正地增加「親密」的能力。

改變還是維持現狀?
- 在這個變動快速的社會裡,只有兩件事情確定是絕不會改變的 : 願意改變和害怕改變。
  - 因為願意改變,所以激發我們尋求協助;由於害怕改變,又使我們抗拒所尋求的協助。
  - 關於改變,每一個人都有很矛盾的感覺。當我們自覺無能為力時,會去尋求別人的智協助,然後,卻又排斥它,即使那是付錢換來的。這樣做,不是因為我們是神經病或是懦夫,而是因為我們想要改變,同時又想維持原狀。這兩種感覺,對於保持情緒上的安寧,其實都是必要的,而且兩者都同樣值得我們去重視。


保留政策
- 在這個社會中,我們經常受到一種壓力,它迫使我們要改進、要實現、要讓自己更完美。試問,我們為什麼必須改變?誰來指導我們改變?
  - 很少事情是「完全好」或「完全壞」的。... 優點和弱點其實並不是對立的,而是用同一縷線編織出來的。
  - 負面的行為常常能產生重要且正面的功能,即使那些行為使得別人不敢接近或受敵視。
- 對於個人改變的保留態度,有助於我們了解採取行動時,所伴隨的挫折和失誤。考慮小處,可以在人際關係系統上,觀察和檢視出每一個新行為產生的衝突,並且體會改變的得與失。它同時也防止我們在效果未如預期時,出現虎頭蛇尾的天性。
- 在重要的關係中,真正實質的改變,很少是由於密集式的面對面所造成的。它反而是經過謹慎思考、從小處著手計畫,以及依照清楚了解問題所在 (包括我們自己的問題) 而做的行動才產生的。當我們摀著耳朵、閉著眼睛去行動時,是不可能有任何改變的。
  - 如果我們能快速的完成大改變,這當然很好,嬰兒和小就有這種改變和成長的特別能力。但是成年後的我們為什麼做不到呢?
  - 如果成年人能保有那種學習和改變的特殊能力的話,將是多麼不可思議。...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一貫性、持續感和穩定感,以及所有的重要人際關係都是依靠這種高度的一致性,可預期性和不變性來維持的。
  - 改變也是無可避免和經常發生的。

當關係陷入膠著時
- 當關係變成負面情緒和挫折的來源,而我們雖然試圖改變卻更嚴重時,改變的挑戰性最強。此時,膠著的關係通常總是呈現「太密切」或者「太疏離」的狀態,於是便妨礙了真正的親密。
  - 「太過密切」時,焦點總集中在別人身上,而非自己。於是產生了過於專注在苛求、擔心,或者試圖改變、塑造對方的現象。
  - 「太過疏離」則相反,在關係中太少共處或真正分享彼此,以致嚴重的問題總是被遮蓋,而沒有人去揭露或去想辦法。
  - 有許多疏離關係也同時是密切關係,因為疏離是我們處理密切的一種方法。
- 因為沒有一個清晰、完整和獨立的「我」,關係都會變得過度密切或過度疏離。......成熟的親密是要靠「自我」來大力支持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