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每個「你」訊息都可轉變成「我」訊息。
- 如果我們的目的是打破重要人際關係中的固定模式,以及(或是)發展更強烈的自我而將其展現於所有的人際關係上的話,就必得學會將怒氣轉化成清楚的自我表白,不去苛責別人。
- 女人較重大的問題在於我們沒有一個清楚的「我」得以訴求,我們不打算在我們開始找出自我以及肯定自我時,處理隨之而來的強烈反對反對。
  - 女人往往害怕,有清楚的「我」就會危及與人的關係或失去一位自己很在乎的人。
- 我們對「男子氣概」與「女人味」的定義,所枓據的觀念不正是女性不應為威脅男性的夥伴並幫助男性建立自我,不然男性會覺得銳氣受挫、被矮化嗎?
- 獨立的焦慮來自於對與人分開以及成為個體的基本不安,這種不安來自於早期的家庭經驗,可能是家人雖不說卻要我們壓抑自我的表達。
- 我們無意中對破壞能力與分開獨立的懼怕,將使我們無法讓自我清楚展現,並運用憤怒要求自己為一己的利益,採取新立場或行動。... 換句話說,我們雖然生氣了,但由於只關係別人如何對待我們,而缺乏對自己的認識與展望。
- 當憤怒要我們能掌握自己而非別人時,它成為改變的工具。
- 學會有效地運用憤怒需要做些捨棄,捨棄責備別人的態度,不去責備這些我們視為惹出問題而不能讓我們愉快的人;捨棄我們得去改變別人或是告訴她/他們應有的想法、感覺及行為的這種觀念。
  - 這並不是意味著我們得被動承受,或忍受任何行為。事實上,如果我們不能澄清人際關係中何者可接受、何者否,或是不能澄清何者是必需的話,「得過且過」的不計較態度表示了沒有自我的處境。
- 如果我們長久以來,對某個重要的人際關係,深感憤怒與苦痛的話,這就顯示自我做了太多的妥協,而我們又不確定該採取的新行動,或是該做的抉擇。承認缺乏清楚的認識並不是弱點,而是一個機會、一種質疑、一項優點。
  - 女性並不是「理應」要對自我有清楚的認識。「我是誰?」「我要什麼?」「我該得到什麼?」這全是我們要苦苦尋求解答的問題,而我們也大可這麼去努力。長久以來,我們不准去質問問題,只能一味地去接受別人對我們「真性情」「本分」「母親的職責」「女性的角色」等所定下的觀念。我們或者已學會去問其他替代性的問題 : 「我該如何取悅別人?」「我該如何贏得愛與贊同?」「我如何能維持平靜?」
  - 一旦我們無法把握「我是誰?」這些問題,一旦我們拒絕感受這種表示這些問題需要我們考慮的憤怒時,我們會十分痛苦。
- 承認自己的不確定並暫時讓自己處於這種狀況之中,是需要勇氣的行為。
  - 放慢腳步!如果憤怒僅止於幫我們承認自己對某事認識不清,以及了解我們得繼續努力,憤怒將成為個人成長與改變的有力工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