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做妳自己!」這教訓是文化上人人同意的陳腔濫調。... 但勸人做真正的自己,而不顧環境與別人的反應,硬要把自己擺中間,也同樣地荒謬。...同時,我們也沒有一個又能表露、又能隱藏的「真正自我」而是因情境所需,界定、限制與擴充我們所認為的「真正」自我。人生中沒有自我「完成」或「定型」的一刻,情境不斷重新界定我們是誰。
- 我們絕對無法解開緊緊糾纏在一起的情境與自我,因為「自我」不會獨立存在。
- 唯有我們改變處境,或別人替我們改變後,我們才能了解我們的「真我」大受環境因素影響 - 無論是男性或女性。
- 形式代表往往認為自己必須表現得更好,並要保持低姿態、不居功。這種怕鋒芒畢露的恐懼往往顯示在少數族群身上,也可用來了解女性與其他邊緣團體的「成功恐懼症」。少數族群的個人最後不往往不是屈就於刻板印象,就是違反、抗拒刻板印象。無論是哪種情況,都得「時時戒慎恐懼」,因此往往無法放鬆或做真正的自己。
  - 形式代表往往對強勢文化顯得過於忠誠,而不與其他的形式代表結合,一致影響強勢文化。少數的族群無法建立自己的有效支持系統,當她/他們有這個企圖時,就遭受自己人的反彈。
  - 形式代表加強而非動搖強勢團體的文化。例如,誇張的大男人談話往往出現在比例牽強的團體中,而不會出現在全無女性或全是女性的團體中。這種行為的反面就是,強勢團體的成員最後小心翼翼地「注意」自己在形式代表前的言行舉止。大男人式的言談與「紳士般」的行為,強調男性的陽剛,並孤立女性。
  - 當團體日趨平衡時,就能以個人而非某族群的「類型」或代表,與人交往。

就像個女人嗎?
- 女人當然喜歡有男人相伴。女性豈不是造成這種性別歧視態度的共犯嗎?認為自己的活動遜於男性嗎?
  - 是女性「自然」而恆久的反應,還是一個不自然環境下的結果呢?
- 大多數人不了解我們對彼此的深遠影響力,以及大系統對我們的影響。而是考慮個人的特徵,彷彿個人是獨立於她/他們所進行的關係系統之外。我們當然有固定不變、永恆、可預測、甚至僵化的自我,而且有些在人際關係壓力下也不會妥協。但是我們沒有一個可隱瞞別人或坦露的「真正自我」。

何者最重要?
- 我們都內化了強勢團體的價值,這些價值透過家庭與文化傳遞,告訴我們是誰說的話算數、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 例如 : 我們會懷疑自己的「智力」,但不會懷疑是誰定出「智力」的定義、誰能從這定義獲利、有無其他可能定義。
  - 特定團體所創造的特定「真相」之看法,代表了全體,攸關全體的人類。
  - 智力包括許多我們無法量化的因子;包括交朋友、同理心、察覺、愛心、警覺與表現情緒等能力的複雜技巧。但是標準化智力測驗的結構,一如我們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結構,含有種族、階級、性別歧視。
- 我們又應如何擴展了解「真正」自我與世界的可能性呢?只有體認我們了解的偏狹、主觀與受情境限制之後,我們才有希望擴大。... 唯有從情境了解人類行為,置身於新情境,在舊情境中試試新行為,我們才能更了解真正的自我與別人。

誰界定真相......為了誰?
- 現代女權主義不斷地重複舊的錯誤。在創造有關「女性」真相之際,強勢女性的聲音蓋住了女性各種不同的聲音,一如男性蓋住了女性聲音一般。
- 米尼奇, <<改變知識>>, (Transformationing Knowledge) : 「當我們假裝有一群人能代表各人類下總論時,實話 (民主政治)會說得支支吾吾。當強勢者在自己名稱前冠上形容詞,會聽來好笑,就是因為強勢者 (無論是性別、階級、膚色、文化、數目或以上皆是的強勢) 認為自己與自己的經驗能代表全體、真實、包括一切且重要。」
  - 「有特權的歐美白種異性戀男性,他們的歷史就是『歷史』,他們的作品就是『文學』,前面不需加形容詞。他們成了人類的總稱、界定的中心,他們將自己部分、特定的真相推而廣之,代表了一切。」
- 吐實並不是單靠個人領悟或勇氣可成,它首先需要環境。環境不僅決定我們能安心說出哪些實話,也決定我們能發掘哪些實話,更了解自己。
- 吐實遠比「誠實」與好意,需要更多的條件,而傳統將這些混為一談。吐實需要我們先放棄自己習慣與定型的反應與思考方式,才能將多層次、複雜、包容與正確的實情,看得更廣更深。

「女性」這一類別?
- 我們能用「共通女性經驗」這一主題嗎?世界上有包括所有「女性」的真話嗎?或許找出放諸四海皆準的宣言,還言之過早了。
- 在強勢與附屬團體的文化中,強勢團體為附屬團體所創造的「實話」,一定是用以解釋並維持現狀。
- 我們必須對所說與所聽到的總論,持審慎的態度。是誰下的總論?取樣自何處?這過程中,有誰獲利,有誰受害?在誰的名稱前冠上形容詞,在誰的名稱前不冠上?
- 「小心自己的說詞,因為這必會成為妳/你的生活原則。」
- 唯有製造空間,容納豐富的女性說詞與聲音後,才能找出將所有女性串連在一起的這條路線。這種團體不是以沉默、壓抑與抹煞差異為基礎,而是承認、慶賀差異。


image
im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