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我們的身體對別人的欺騙也會有所反應,正如子女面對家庭秘密時,會焦慮、憂慮或產生症狀。
- 騙人時,即使是單一的說謊事件也會讓身體起反應,尤其內心產生衝突與愧疚時更是如此。
- 我們的身體能察覺別人的謊言與言行不一致,並非意外。... 我生命中的轉捩點就是發生在我身體採取行動,要我不要再作假時。
  - 我的身體對我的自欺與假裝提出警告。我想說服自己的事情並不真實 : 「熱情最後能培養出來」;「找到比他更好對象的機會微乎其微」;「世上沒有完美的婚姻」。
  - 身體受到潛意識的牽引,是人類說實話與自我了解的主要來源。我們有賴這種智慧的來源,因為人類自欺的能力發展到驚人的水準。尤其是女性經社會化後,成為一種假裝、沿襲妥協並將妥協稱之為生活的族類,但我們的身體反而較難被愚弄。
- 當我們過著不實的生活時,身體會給我們訊號,可能是藉疾病或身體上的沮喪無力,表示出了問題。當我們的關係或自我嚴重地妥協後,我們的免疫系統亦妥協。當我們過著反省的生活,分享愛、智慧、實話、勇氣與風險,我們的身體才能強壯。
  - 身體會向我們發出訊號,但不會告訴我們如何解釋。同時我們也沒有指示說明書與地圖。我們都暫且認定身體不會誤導,但我們卻會錯誤地解釋。我們一方面分析得太過,一方面又一點都不注意。
  - 做自己的身體,是我們了解真相的方法。我們不時地有如貓一般,自動看到身體的訊號,但不深究。身體讓我們知道坐、站、離開餐廳的感受;身體讓我們知道是否想投入某人的懷中或只想睡覺;身體讓我們知道某個互重是否令我們活力充、抖摟、鼓舞或相反。
  - 我們通往自我覺醒、個人實話的最直接道路是直覺。...但我們會錯誤解釋,不再接收到自己的感受,尤其是這感受有壓垮我們或引起波濤之虞時,更是如此。
- 追尋實話的關鍵在於努力找出身體最深的實話,並辨別實話與起於身體但誤導的制約反應之不同。

以憤怒為例
- 身體的憤怒是值得注意與尊重的訊號,或是代表我們所給或所做的,已經超出我們能應付的範圍。或許我們不清楚自己想從感情中得到什麼、能忍受什麼。或許我們的行為與所說的信念不符 : 我們說無法忍受某件事,但我們仍繼續忍受。
  - 憤怒的存在自有原因;能激勵我們將自己的實話想清楚,為自己採取勇敢的新行動。
- 但相反的情形依然發生,而且經常發生。憤怒就像強烈的情緒,告訴我們出了問題,但並沒有告訴我們真正的問題何在、真正的問題在誰身上、應如何進行。當我們覺得憤怒而激動時,我們相信只有一個實話 - 我們自己的實話,我們的工作是要別人與我們的看法一致。
  - 我們憤怒地當面質問別人,相信真相在我們這一邊,往往會使事情越弄越糟。焦慮升高時,我們往往分裂成兩個相反的陣營,失去看事情多面的能力,讓我們失去同理心以及有創意地想出解決方式的能力。
- 發脾氣解決不了讓我們生氣的問題,也不見得能劃清說實話的道路。談到憤怒或其他激烈情緒時,我們無法將焦慮的情緒與真正的感情劃分開來。
- 解釋憤怒,甚至感覺憤怒,需要覺得自己有資格與能夠這麼做的感覺。這挑戰不僅要我們與「身體保持連繫」,而且要創造一個環境讓我們覺醒、承認自己的反應。當沒有人傾聽,文化不承認我們的直覺感受時,大多數人的個人經驗都是沒有名稱的。

焦慮與恐懼
- 焦慮一如憤怒,需要解釋。好比其他來自身體的訊號,焦慮的真正意義也受到阻礙。
  - 我們很焦慮,但有何危險呢?是過去或現在,是真或假呢?我們應停下來好好想想,或不管它呢?我們是因大膽向新領域挺進,還是因將做出蠢事而焦慮呢?我們的恐懼為了誰或保護了誰呢?
- 焦慮會激起其他的情緒。當焦慮升高時,我們極易大發脾氣或不小心掉入愛的漩渦...焦慮有如恐懼,激起我們的行動,但也往往是個停止號誌或閃亮的紅燈,表示 : 「危險!請勿入內!」
  - 我焦慮時,變得激動。我會有股衝動當面要朋友說「實話」,或告訴她做錯了事。但只有我有這種感受時,我就知道要等待...通常激動會消散,因為這是壓力所驅使的。等待也讓人有更清楚的直覺反應,了解應如何處理,是否要去做。
- 我們必須尊重自己的焦慮,注意身體要告訴我們什麼事。但我們不能屈服於恐懼,恐懼是女性的大敵。我們學會恐懼,絕非偶然。害怕讓女性癱瘓,讓我們遲滯不前,令我們不能全心全力投注於重要的工作,限制我們的創意與想像力。
  - 「我們經社會化後,唯恐懼是從,而不顧自己對語言與定義的需求,在我們默默等待無懼這最終的奢侈品時,我們會被沉默壓得窒息。」
  - 沉默不能保護我們。女性能為安全之故一輩子沉默,但仍免不了一死。「我們可以坐在一隅沉默一革子,讓我們的姐妹與自己受到蹂躪,子女被扭曲、毀滅,地球被污染;我們可以坐在安全的一角,沉默如瓶,但一樣害怕。」
- 身體對焦慮的第一個反應並非勇氣。我們焦慮時,尋找安慰 - 即做自然而熟悉的事。「做自然想做的事」讓我們靈魂沉睡,而自動導航的人生過程將使我們奉行的是安全、不受傷害,而非實話與榮耀。
- 宋妮亞.強生 (Sonia Johnson),把她最深的恐懼經驗,視為唾棄最深層之父權禁忌的明證。當她剝去一層層的教條之後,就不信賴這種一開始覺得自然、自在、安全與正確的欺人感受。在她女權生涯的初期,她知道自己所認同的最初情緒都不是真正的感受。她急於辨識出何者是被制約的感受,何者是真正的感受。無論恐有多深,她都一次次地踏入陌生、寂寞、未知的領域中。
  - 她反抗所有父權社會視為「真實」的教誨,展開勇敢的個人追尋。在創造與發掘自己內心最真誠不死的事物過程中,她放棄感情與性,至少是放棄我們所定義的感情與性。她不再回到她過去的信念。
  - 她或許會欣然同意,因為她看到了父權制度隱瞞了真話,而瘋狂才是真正的清醒。

尊重抗拒
- 以愛心交談,保持不批評或責備的情緒距離。不要向焦慮屈服,但尊重焦慮。我們的身體與潛意識緊緊相繫,了解行事的時機。如果我們吸收太多的焦慮,必須放慢腳步,另定計畫。

身體積存實話
- 身體不但尋找實話 (異於一時的誠實),亦「積存」實話。我們有心理準備時,我們的身體顯示出證據,表示我們的意識壓抑著痛苦實話。
- 身體不會「遺忘」,在運動、練氣、深度按摩或各種治療性運動時,經常發掘傷痛的記憶。睿智的身體或潛意識「知道」,我們可以應付何種實話,分量有多少。
- 我們的心智或身體或潛意識,實際上並非獨立存在的個體。雖然我們會覺得有界限。

愛與連繫
- 我們在冷靜、沉思的時刻,當然比焦慮狂怒之際更能「懂得」自己的身體。唯有我們真正敬愛身體時,才能與身體產生共鳴。
  - 與身體產生隔閡後,我們連飢餓與接觸這些基本訊號也會忽略。...  無數的婦女一輩子陷入節食與輕視自我的無限循環中。
  - 我們的性慾也同樣地被情緒包袱阻礙,許多人無法活在現有的一刻,感受自己存在的感受。我們刺激自己的身體激起性高潮或達到性高潮,我們的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外表、我們伴侶的想法、是否花太長的時間興奮起來。

image
- 身為女性的我們被人教導痛恨自己的身體,斷絕與身體的連繫。
  - 我們對「身為一個女人」、「像其他的女人」與「滿足男性需要」的了解,含有許多人的謊言、隱瞞與自欺,這一切最後會產生羞恥、隔閡,會讓我們與自己的身體或自我,甚至與自己在生命週期中的位置失去連繫。
    - 例如,別人是何等驚人地告訴我們,我們要隱瞞、嘲弄或虛報自己的年齡。
- 我喜愛羅德談到她在乳房切除後決定不裝義乳的那段話,她要以一位美麗、單乳的黑人戰士身分,驕傲地走入這個世界,找出來自她對身體感受的力量,尋找質疑我們所謂「正常」,意即正確「膚色」、「身材」、「高矮」、乳房數目含意的勇氣。
- 這不是指我們所做的單單一件事 : 穿著限制行動或不舒服的衣服、鞋子;染髮、掩飾皺紋與體臭;隔閡與沒有慾望時親吻擁抱;不餓時吃東西。在任何情況下,這些事都沒什麼「大不了」,但從大處著眼,當無數種不屬於我們自己的方式累積起來後,會完全磨蝕我們對身體的連繫與愛,使我們不再了解身體的意義。
- 女性主義最久、最深的挑戰是 : 創造環境讓我們找出更真實的慾望與美感,對身體感覺更密切、更了解我們要如何運用身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