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謊的原因 : 讓自己在當時較自在,逃避否定與責難,不想面對複雜難解的層面,不深究與自己早年經歷相關的情緒。
- 更主要的是,人們認為自己的做法正確,相信有責任保護對方不受傷害。相信自己的謊言是「建設性的」,甚至稱得上可敬。
- 面對性騷擾,個人的膽量絕不是問題,而是其他婦女的膽量變成了文化準則。
- 過去,「性騷擾」、「被男友強暴」、「性虐待」,甚至「大男人主義」這些名詞,皆尚未出現,「父權制度」這字眼也不在人們使用的語彙之中,人們把這些名詞稱為「生活」。
- 女人們從未想到女性有必要,甚至有可能創造語言、詞彙。不過一旦缺乏這些詞彙,人們就無法指出,也較少抗議自己內心與周遭的情形。
- 男人們相信自己所說的「正當的謊言」或所保持的「高貴的沉默」。或許他們相信保護「大人物」 (與男性共同的規矩,妳/你知道的 : 義氣) 是為了顧全大局。或許他們相信自己是奉行更高的原則,如「忠貞」或「團結」。
- 大多數的人都認為自己的謊言出自善意,而我們該如何斷定,日常生活中以無數面貌包裝的欺騙,是否正當、無害、情有可原、必要或為某人好呢?當我們觀察自己、甚至只記錄自己一天中有幾回不誠實或不坦白時,又有多正確呢?
妳/你的誠實係數多高?
- 真實的生活複雜、無章法、有時空背景、無法量化、又充滿矛盾衝突。人甚至對矛盾處毫無所覺,忽而說實話、忽而作假、忽而幾分真話。
- 包括「善意」或社交謊言的小謊,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種避免衝突與複雜化的方式,由於習以為常,我們甚至無法察覺自己說謊,無法察覺它蠶食了我們的誠實以及跟別人的關係。
- 誠實一如真相,是我們文化最推的一種價值。
- 有趣的是,我們對存心歪曲或隱瞞事實以及吐露的各種方式,觀點不一。在容忍欺騙或甚至引來欺騙方,我們亦有不同的觀點。
- 沒有人希望被耍、被控制或被騙。
- 但如果我們覺得無法應付,或不相信令人十分痛苦的消息,最後能產生有成果的解決問題方式、較靈通的決定,以及人際關係中較堅定的自我,此時我們較不可能尋找「進一步的真相」。我們掌握自己處理痛苦的能力與朝痛苦邁進的能力和意願,均隨個人有極大的差異。
- 我們探知欺騙的能力,這通常是指我們觀察與說明事實的能力,也因人而異。每個人壓抑、拒絕、投射、曲解、不聞不問、懵懂,而我們對「事實」的了解與詮釋,充其量也不過是偏頗、主觀、不完整。但我們的同理心、直覺、反省、自主、客觀、正直、成熟、仁慈與勇氣,確實各有差異,這些德性都可加強我們探知欺騙,以及個人與自我和別人之不協調的能力。
- 我們的文化強調男女間的差異 (想想「異性」這名詞),這不但掩蓋住人性的共同點,也模糊了我們女性之間的差異範圍。
- 我們對說謊與吐實的想法,自出生以來,即受種族、階級、文化與獨特的個人經歷所影響。我們整體生活經驗互相結合,形成了我們認為孰真孰假的哲學,以及對於吐實的時機與方法的看法。
隱瞞生活
- 不實的認定不可能只需說一次的謊就可以。如同許多人所見,說謊很容易,但幾乎不可能只說一次,第一次的謊言需要其他謊言來維持。隱瞞事情需要其他較有創意目的所需的注意力與精力。當我們必須「注意自己」,甚至要做得自然而看來毫不費勁時,這過程會耗損精神,消磨我們的誠心。
- 這些隱瞞、不說與不做的方式,似乎全是芝麻小事。但這些芝麻小事加起來的生活,是活了一半的生活。
- 誠實 (吐實的對象、內容、時機、地點、方式與原因) 是件非常複雜的事。
- 或許朋友會一致認為她/他的「誠實係數」分數高 (也就是說她/他們認為她/他「忠於自己」),卻不推崇她/他的坦誠。
- Apr 25 Mon 2022 09:06
[拒絕偽裝的女性 - 走出男性定義的世界,活出女性真實的感受 (The Dance of Deception) ] Harriet Lerner - Chap3: 為所應為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