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主義的基本面向 : 階級關係 + 經濟協調
- 批判 :
1. 資本主義階級關係讓人類不必承受的苦難持續存在 --> 製造脆弱性、貧窮、剝奪及邊緣化
- 剝削 : (反對本書的觀點,利潤最大化現今已經合理化個人貪婪。個人貪婪起源於個人主義的競爭。)
- 技術改變 : 資本主義沒有一套機制,讓被淘汰的人,再變成生存者。(或者說新自由主義合理化了淘汰個人的不正義)
- 利潤最大化的競爭 :
2. 資本主義阻礙了讓人類廣泛蓬勃發展的條件普及化
- 物質不平等及蓬勃發展
- 許多市場產生的不平等只是機運使然,而非努力工作或個人眼光導致的結果。
- 對人一生的發展及運用自身天賦及能力這件事,在實際的機會上產生了巨大的不平等。
- 工作
- 大多數人在主要的工作生涯中所擁有的工作機會,不大能讓他們發揮創造力及獲得挑戰
- 具毀滅性的競爭 : 「贏者全拿」式競爭
- 成就文化,只依照人們彼此的相對位置來給予評價。成就不是實現個人的潛能,而是比其他人好,贏得勝利。
- 大多數人都必須接受相對的「失敗」,因而產生的自尊及自信心喪失。
- 資源配置增進天賦發展主要被視為經濟投資。在一個市場裡,把許多資源投資在平庸的人身上,是賠錢的投資。
3. 資本主義讓自由及自主性之中原本可以消除的點持續存在
- 「異化」: 支配關係,對個人自主性及主導權構成了普遍的限制。
- 離職逃脫支配只是幻象,因為工人並不擁有生產工具,也無從取得生活基本必需品。
- 資本主義製造的財富及收入的巨大不平等。
4. 資本主義違背了自由平等主義的社會正義原則
- 機會平等 : 「基因樂透」,讓某些人擁有與生俱來的不公平優勢,孩子的例子尤其明顯。孩子成長的物質條件存在著巨大的不平等,違反了機會平等原則。
- 資本家把成本轉嫁到其他人身上的不正義。
5. 資本主義在某些重大的面向上沒有效率
- 不利於公共財的生產 : 教育、醫療、藝術、休閒...的私有化,顯然現今社會有錢人會擁有比較好的資源。
- 自然資源的過低定價與過度消費
- 負外部性 : 成本轉嫁至外部的效應
- 監督並執行市場上訂定的契約及私有財產
- 智慧財產權,很少有經驗證據支持"沒有智財權,人類將失去發明物品、生產知識產品或創作聆術的動機"。
1. 阻礙資訊流通及新觀念的使用,讓進一步的發展受阻
2. 捍衛者假定,誘發創意及發明的唯一可靠因素就是金錢報酬,事實絕非如此。忽略名聲、好奇心、為了全人類福祉想解決問題 (資本主義擁護者基本上假定人性本惡,沒有金錢刺激,就不會有動力)
3. 對金錢誘因的強調及極力保護智慧財產權,實際可能傷害誘發創意及發明的其他重要動機。
- 不平等的成本
1. 高度不平等,尤其與底層的邊緣化相關時,往往會產生社會衝突及社會失序。
2. 侵蝕社會連帶
3. 高度不平等隱含人類天賦及資源的大量浪費。
- 珍古德 : 「不知為何,相較區愛因斯坦大腦的重量及皺折,我對於擁有同樣天賦的人卻在棉田及血汗工廠裡終老一生,這件蠻明確的事情更感興趣。」
6. 資本主義整體上會偏向消費主義
- 整個文化形式強調消費增加將帶來個人的滿足。人們以市場價格來評斷國民生產總頠或國內生產總額的成長。在這種計算方式下,休閒時光被認為毫無價值 (或者說,人們以"花錢"的休閒而自豪,因為它無法在市場上出售)
- 資本主義的錯誤預設
1. 消費主義是個人自主形成對消費及休閒的偏好。這預設不合理,文化訊息及社會上普遍的期待,深深形了人們對於需要擁有什麼才能活得舒服的感受。
2. 「人們如果真的想要,自然就不會那麼辛勤工作」,傲慢的預設。資本家寧可拉長工時,而不願僱用更多的人,以節省成本。
3. 預設人很多人選擇不「消費主義」的生活風格。當發生經濟危機時,政府會透過各種方式鼓勵人們消費以「刺激」經濟。重振資本主義的條件之一,就是重振大眾的消費主義。
- 負面效果 :
1. 破壞環境
2. 覺得時間不夠用一直是人的壓力來源
3. 消費主義妨礙了人類蓬勃發展。
4. 無法改變資本主義傾向消費主義
7. 資本主義會破壞環境
- 成本推給環境是降低成本的好策略
- 非再生自然資源對下一代的價值,並未納進當前供需的動態平衡之中進行考量,結果市場有系統地低估非再生自然資源的價格。
- 經濟體系不斷提升富國的消費主義,並阻礙任何抑制這些國家消費成長的長期計畫,對環境造成巨大的破壞。
8. 資本主義商品化威脅了廣被推崇的重要價值觀
- 托育服務 : 照顧品質取決於父母能付得起多少錢
- 產品安全 : 對於資本家來說,什麼最有利潤
- 藝術 : 商業化的藝術市場,將威脅人類藝術活動的核心價值
- 宗教與靈性 : 例如耶誕節的商業化
9. 資本主義在由民族國家組成的世界中給軍事主義及帝國主義火上加油
10.資本主義侵蝕了社群
- 社群做為一種道德理想,指的是連帶、互惠、相互關切及互相照顧的價值。
- 我服務你,不是因為我這麼做可以得到什麼,而是因為你需要這項服務。這是反市場的,因為市場驅動人們做出貢獻,是立基在非人際的現金回報基礎上,而不是立基在人類相互許諾的責任,以及被他人服務時想要回去他們的願望之上。在市場社會中,生產活動的立即動機通常混合了貪婪與恐懼……透過貪婪,其他人被視為可能致富的來源,透過恐懼,他們則放視為威脅。無論由於資本主義幾百年的發展,我們已經多麼習慣及適應這種觀點,這樣看待他人的方式還是很可怕。
11. 資本主義限縮了民主
- 集體決策過程在資本主義中被大量移除。
- 不讓民主團體控制投資分配,直接傷害民主,也傷害民主設定集體優先順序的能力。
- 每個人對於政治結果的影響力實際上並不相同。有錢人及在經濟體中占據有力位置者無疑擁有擁有更大影響力,能左右政治結果。
- Jan 17 Mon 2022 14:22
[真實烏托邦] - Chap3 : 資本主義壞在哪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