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化的企業
- 在早期的現代歐洲,商人的「公司」清一色都是由男性組成。資本的現代形態之所以誕生,是歷史過程的一部分,創造了一個純男性化的公共領域,其中包括了逐漸萌芽的自由國家和新聞媒體這一類的機構。
- 美國學者羅莎貝絲.肯特 (Rosabeth Kanter), <<公司男女, 1977>> : 「組織研究中缺乏性別意識,同時指出性別議題確實是茲事體大。」
- 社會學家米莉安.葛露克斯曼, <<生產線上的女性, 1982>>: 「婦女只能從事例行的低薪工作,升遷管道受阻;而男人做比較輕鬆的工作,反而可以領兩倍的薪水 : 『顯而易見的,想要得到一份待遇較優渥的工作,唯一條件就是身為男性。』她們的貧困、疲憊、家庭負擔和勞工階級生活的性別隔離,讓有效率的組織變成一個不可能的想望。」
- 性別階級不只是「傳統」而已,有很多情況是刻意引進,並且強力悍衛這種制度。
- 辛西亞.寇克本 (Cynthia Cockburn), <<兄弟>>
- 大衛.柯林森 (David Collinson)、大衛.奈茲 (David Knights)、瑪格莉特.柯林森 (Margaret Collinson), <<經營歧視>>
- <<性別化組織分析(Gendering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1992)>> : 「性別歧視並非在原則上性別中立的官僚體制中意外出現的結果,以為只要改變一些態度就可以矯正;性別是企業生活中的結構性特色,與社會各界的性別關係彼此聯結,這些形塑了企業中的職掌定義、對「功續」的理解與升遷、管理技巧、市場行銷,以及更多相關的種種。」
- 美國「玻璃天花板委員會」: 「美國企業阻擋女性進入高階職位的一連串『障礙』,包括 : 教育背景不適當或不足、部分握有實權的男性對女性有偏見、女性的生涯規劃偏離主要升遷管道、政府對反歧視法案的執行不力、對於這個問題的資訊不足、曝光率不高、中級管理階層的白人男性擔心喪失優勢。」
- 要如何改變這種情況呢?改變態度!
- 從資本主義興起之初,利潤誘因早就已經全力運作,其結果就是造成經營團隊裡有97%是白人,而95~97%是男性。
- 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讓我們相信,其他工業化國家的情況會有所不同。
- 資本主義是個動盪不安的經濟體系 : 市場擴張崩盤、產業起起落落、企業為了追求利潤不斷重組等等。在這些變化之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跨國企業的興起。
- 從性別正義的角度來看高級管理階層,景況非常黯淡;再看看那些大資本家,景況還是同樣黯淡。
- 麥克.唐納森 (Mike Donaldson)、史考特.波因亭 (Scott Poynting), <<統治階級男性>> : 「企業富豪的社交生活與文化,這些男人在物理生活中享有特權,但是社交生活卻貧乏孤立;在他們的家庭關係中,女性大多只有裝飾和生育子嗣的作用;而且那些接管家族財富的年輕人還得刻意表現出「強悍」態度。」
- 工會中也同樣發現了父權組織。工會男性具體呈現出一種古老、好鬥的勞工階級男性特質。
性別化的國家
- 父權國家理論 :
1. 國家是性別權力關係中更大結構的核心。哲學和政治學的傳統國家理論沒有提到性別,因為這個領域裡只有男性,所以看不到任何「差異」。女性完全被排除。
2. 國家有標示清晰的內部性別體制。國家有明顯的性別分工。國家的權力中樞,最高決策單位,幾乎是清一色的陽剛男性。
3. 國家制定出與性別議題有關的政策。國家是從更廣泛的層面,規範了社會中的性別關係。
4. 國家施政不只規範現有的性別關係,這些行動也有助於建構性別關係,形成性別認同。
5. 國家成為性別政治的關鍵目標,針對性別議題所發動的政治動員大多以此為焦點,因為壓力團體和群眾運動都希望透過國家機制來達成他/她們訴求的目標。
6. 既然性別關係會出現危機趨勢和結構變化,而國家是性別化權力的中心,本身也就會出現危機與變化。
- 我們可以把丈夫視為一種「權力」嗎?在父權體系的性別秩序中,丈夫可以享受妻子提供的性與家務勞動服務,這是整個社會予以體制化的利益,也是國家機制不斷配合的一種權力。
- 國家不只是權威與武力的機制,同時也是表達社會利益和伸張權利的場所。
全球社會中的性別
- 跨國企業 : 通常都有非常明確而複雜的性別分工,還有非常強烈的陽剛特質的管理文化。
- 國際政府 : 這些機構全部都性別化,也有其性別效應。
- 國際媒體 : 網際網路充斥著色情的垃圾郵件,鼓吹極端的反動性別觀 - 女人被視為男性慾望與消費的物品。
- 全球市場 : 在商品、能源、股票和期貨交易等領域中,流露一種侵略性強、厭惡女性的文化。
- Nov 28 Sun 2021 10:54
[性/別的世界觀] - Chap 7 : 大規模的性別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