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別拿那些鳥事來煩我。我沒興趣。你,作為一個男性,並不是我要處理的問題。我的工作不是要讓女性主義變得對你來說更平易近人或更容易理解,我的工作不是要去培養、鼓勵你產生同理心,更不是要去教導你,當女人作為一個人活著,你要如何自處。然後拜託你也別拿那些鳥事去煩其他女人。那不是她們的工作。你的啟蒙不足並不是我們要處理的問題。請你自己去搞清楚,去讀相關的書、去感受你自己的情緒,不要凡事都去找別人。為了自己、為了彼此,男性應該要自己去做這個功課,你不能要求女性得浪費下一個一百年的時間,去承擔你的不適與困惑。
- 我知道,男性往後的日子勢必越來越不好過。他們得開始仔細審視自我 - 這可是他們逃避了幾世紀的事情。他們得在這個地球上尋找新的生活方式,這可都是女人害的。同時,他們也將竭盡所能,避免自己得經歷這一切。
- 你與女性主義的初次接觸本來就應該要讓你感到不舒服,因為所有你曾被灌輸的一切教條都必須被戳破。你勢必得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獒悔,你也勢必得承認,你這一生其實都非常厭女,無論你是有意還是無心。要避免上述這些不適感,有一個方法,那就是請女性重新確認,你其實是那些好男人之一,你其實超有性別敏感度。但這其實就是在操縱。而另一個避免不適感的方法,則是維持你的那些暗黑想法,反覆想著 : 那些女性主義者到底有什麼毛病!

- 男性不僅佔據我們生命中的許多位置,同時也包括我們的腦內空間。男性已被涓滴形塑為社會中的「權威」,我們甚至已經將其視為審查我們想像的幽靈。那其實就是我們已經內化了的男性凝視(male gaze),那不僅關於性慾,更是對我們生活中每一個角落的全面觀察。同樣地,我們總是預先,幾乎是無意識地,揣度男性對我們外表的反應。當我們看著鏡中的自己,我們會用他們的標準去判斷自己看起來性不性感、漂不漂亮,我們會預先揣度,對於我們的行為舉止、說話的方式、對生活所做的選擇,男性會有什麼反應。這個社會極其重視陽剛面的生活模式、觀看與評價方式,還會獎勵那些步調相同的人,而我們竟也內化了這整個過程。在現實生活中的男性更進一步強化這一切,因為他們會對我們的行為或選擇品頭論足,這真的很容易讓人混淆,搞錯了這些男人的重要程度。
- 之所以認為女性或女性主義者一定要一致對外,似乎源於「唯有展現團結的力量,我們才能克敵致勝」的想法。然而這種說法意味 :
  - 「敵人」對我們的看法,遠比我們的誠信還要重要。誤以為為了打贏勝仗,我們必須團結,那只是為了享受眼前的勝利感,而犧牲了更長遠的對未來的願景。
  - 或許現有體制並不重視柔和、脆弱、微妙差異、悲憫心與關懷,但那都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特質,不需羞愧。首要責任應該是好好照料彼此,畢竟體系不可能會照顧我們。
- 如果人們確實受到體制傷害,她/他們就有權利訴說那些傷害。若因不便、或是家醜外揚,就不讓她/他們說話,這非常愚蠢。不被允許發聲的人終會離開,去尋找能被聽見的地方。每個人都有權利,以如其所是的面貌被看見。
並不是只有「男性反對」是個問題,「男性允許」也可能是個絆腳石。我們女性從小就被教育,我們是否擁有作為一個人的價值,取決於男性對我們的看法,而我們值不值得獲得愛情,也取決於男性
  - 這個體制會運用戀愛與浪漫作為壓迫與控制的手段。某些行為與特質被視為討人喜愛,某些則否。而女性對此壓迫的回應是,修正自己的行為與特質,服膺那些規則。
  - 在現有體制裡,愛情只不過是另一個要奮鬥、要競爭的東西,而且風險甚鉅。因為浪漫愛所影響的,不只是我們看待自己生命意義的方式,更是我們建構這個社會的基礎。
  - 我們等待愛情來救贖自己。對異性戀女孩來說,這代表,即便我們總愛談要獨立、要培力,但實際上,自我培力的目標往往是為了要讓自己在愛情市場上變得更有競爭力。
    - 若我們選擇不進入浪漫愛的結構,手上有哪些選擇。如果拒絕進入婚姻,也拒絕進入感情關係,一般來說,就只剩孑然一身。
  - 現在的問題是,對異性戀女性來說,除非她們已經準備好單身一輩子,否則她們勢必得依靠男性去組織自己的生活。
  - 從婚姻本身帶有的煩人象徵意義 - 女性只是從父親移轉給丈夫的財產,到婚姻如何藉由犧牲女性的健康、職涯與快樂,以強化男性的生活品質。
  - 對於婚姻的預期心理,如何改變女性主義的目標及實作。打從青春期開始,我們就有所壓力,要讓自己變得討人喜歡又有性吸引力,以吸引妳的潛在伴侶。
    - 就拿美麗為例。至今,美麗仍然與討人喜歡的特質緊密關聯。女性主義者曾試圖拓展對於美麗的定義,以解決這個美與醜、可幹與不可幹的二元對立觀所帶來的壓力。美麗並不只是與身體特徵有關,也與社會觀感有關。媒體總是在提醒我們,那些太「超過」的女性,都很不討人喜歡。
  - 現在唯一合理的選擇,就是同時拒斥美麗與醜陋的概念。不是要去拓展美麗的範疇,而是要直接推翻它,要拒絕貼標籤,要拒絕評價美醜。
  - 讓整個美麗、社會觀感、討人喜歡、有性吸引力的觀念,從我們的價值觀中去除。但如果浪漫愛還是我們生活的核心特徵,這件事就永遠不可能成真。
    - 由於在現有體制裡,愛情就跟財富與工作一樣,都是一場競爭,因此這些美麗的標準、這些行為準則、這些社會觀感,其實往往被其他女性所支持與延續。從父權體制中、從愛情、對性吸引力的標準中獲益的女性,會協助讓那些繼續作用。
  - 真正的問題在於,女性主義提供女性的、讓她們的生命也能具有意義與價值的替代方案,竟然如此之少。我們沒能創造出一個新的下層結構,讓女性能過不一樣的生活,能選擇活在浪漫愛複合體之外。我們甚至連一個這樣的想像都沒能創造出來
  - 明明是整個婚姻制度出了問題,我們卻誤以為個別的婚姻關係狀態能夠透過協商,變得更平等、更相互扶持。愛情的存在本身不是問題,有問題的是愛情變得至高無上,將浪漫愛與感情、與社會、與物質獎勵,全部連在一起。
  - 我們(女性)應該要質疑,為何賦予浪漫愛如此高的特權,勝過其他形式的愛,像是家族愛、朋友愛、社會愛。我們應該要質疑,為了被愛,我們被要求做到什麼事情,以求被愛。我們應該要質疑,發展性、愛與家的可能性如何被懸在女性面前,被作為一種規訓。我們更應該質疑,女性為何總是如此殷切地想內化這種控制的手段。
- 真正受到阻礙的,是我們的想像力。許多書跟電影(當然還有戲劇),向觀眾展現女性角色具有價值的方法,是讓作品中所有男性角色都愛上她。那些談愛情、談自我培力、談成功的傳統女性主義敘事所顯露的是,我們仍期待透過男性賜予我們價值,或者期待男性可以告訴我們,我們很惹人喜愛。
- 女性主義擁有的力量可以轉變整個文化,而不只是加以回應。我們之所以沒有改變它,是因為在我們之中,有許多人都是從這個根據浪漫愛所建構起來的社會裡獲得好處。不僅是在情感上獲得好處,在財務上、社會上、物質上也獲得好處。
- 只因為我們從某處獲益,不代表那就對社會有益,也不代表那已經是我們能做的最好選擇。想要促進實質改變,就應該要從想像著手,必須給人們機會,讓她們能夠想像一個更好的生活方式。女性主義以往對於愛情與婚姻的回應其實早已失敗。接下來應該要往哪裡走,沒有答案也沒啥要緊。千萬別聽那些說自機全都搞懂了的人亂講,他們要不是在撒謊,要不就是想從妳身上得到什麼。
- 沒有任何一個個人,或任何一個性別、種族、國家,有權利為其他人創造現實。唯一可能讓此成真的方法,就是要認知到彼此其實享有共同責任,並且相互團結,而不是自我膨脹,還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要戰勝自私自利的方法,絕對不是變得加倍自私。
- 我們可以給男人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可以嘗試、可以搞砸、可以想清楚。傳統的陽剛氣質型態、傳統的父職、傳統的伴侶關係正被反省,而我們的責任是 : 允許父權制度能夠自我恢復,並且創造新東西。我們可以肩並肩地創造新東西,不用讓任何一方試圖宰制或控制另一方。
  - 給予空間意味的是,要少說一點、多聽一些,不要使用那些讓我們舒服的文字或行為進行懲罰,除非某人真的做出帶來實質身體或心理傷害的事情。在那樣的女性主義中,男性與女性的價值與力量都是平等的 唯有在那個哲學之下,我們才可能朝向對全人類都有益的方向前進,而不只是圖利我們自己。男人可以,也應該要,參與這個計畫。
- 讓我們創造一個互助、友好的世界,而不要再認為,一個群體可以代表所有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