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權威帶來傷害 : 人類心理無法忍受長期屈從 : 無論讓人屈從的手段是強迫和詭計,或愛和友誼。孩子面對照顧者時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程度越高,對克服問題、獲得肯定、實現安全的渴望也越強烈。
- 性別是孩子遭受忽略的常見原因。父母往往偏愛男孩;雖然也有女兒受到疼愛。社會習俗在許多方面為男性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條件。女孩很小的時候就意識到這一點;被忽略是一般女孩都有的共通感受。有些女孩會想要做到男孩能做的事;有些女孩則會設法運用過度敏感和唱反調,將經過合理化的保護措施變成性格特質,藉此彌補曾遭受的忽略,並預防羞辱和貶損。
- 睡眠可視為一種抽象的心理歷程。它讓人暫時放下清醒時所形成的思考、社會要求和社群感。睡眠失調會完全順從準備傾向。或用來宣告個人優越狀態,或太過自信。
- 回顧基本原則 :
1. 個體的一體性 : 人格的所有不同層面,全都指向同一方向 : 無意識的虛構終極目標。
2. 目標導向 : 自卑感的深度通常決定了目標的高度,繼而成為「終極原因」並組成一切行為模式和行為表現。
3. 自我決定和獨特性 : 通常,個體對自己的目標並不自覺。
4. 社會脈絡 : 人類是不可分割整體,也是較大整體或體系的一部分,包括家庭、社會、全人類、地球、宇宙。群居生活的一切挑戰,有可能成為我們世界觀及生活態度的原型,並在心理上凝結成「生命風格」。
5. 社會群體感 : 社會興趣和社會情感具有「社會進步」的意涵,和順從的概念大不相同,甚至容許經由文化對抗和反叛來達成社會創新。
6. 心理健康 : 與人相互連結的感覺,以及充分發發自我並為他人福祉而做出貢獻的意願。如果這些特性並未充分發展,自卑感因此有可能長期困擾個體,或有可能出現高人一等的態度(優越)去激怒別人。如果個體的連結感和貢獻意願較強,所產生的是平等感,而個體的目標會是自我超越和造福別人。
7. 治療 : 鼓勵案主克服本身不安全感,更深入培養連結感,並對自己爭取個人重要性的路線進行重新導向、轉入更有益於群居生活的方向,透過充滿尊重的「蘇格拉底對話」方式去質疑案主,促使她/他們更正對自己和世界的錯誤假設、心態、行為和感受。借助持續的鼓勵,激發案主嘗試過去覺得不可能辦到的事情。
- Jun 28 Mon 2021 10:02
自卑與虛構 - Brief Summary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