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srXRsXQHmM,
人生要如何起頭,改變要如何起手,
當生活在泥沼之中又要如何才能金盆洗手?
我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還會懷念宋岳庭,
曾經在死後,像個在天際一閃而過的耀眼流星,
沉重地痛訴著Life is struggle.

如果我有機會遇見他,我會想跟他說什麼?

過去不會決定現在的想法,也因此改變才有可能,
現在的你不是由過去的一切決定的,是此時此刻的你選擇的,
你可以選擇萬般藉口讓自己陷在沉重的傷痛之中,故步自封,
你也可以選擇,一次,就一次,不看過去,貢獻他人的體驗。

阿德勒提到,精神官能式的生命風格(性格)如下:
 - 不願意嘗試解決人生課題
 - 依賴他人
 - 支配他人
 - 認為自己沒有能力解決人生課題
 - 認為他人是敵人
大多數的人,在面對人生課題時,不見得有精神官能症,
但都會存在以上五種特徵,試圖去逃避某些課題。

這個故事大綱是如此,
不願意嘗試解決人生課題,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能力解決人生課題,
主觀認定某些人過去某個時刻的決定,導致自己現在這樣子,
把他們當成是敵人(他好可惡),依賴他們讓自己受傷(我好可憐),
因為如此,所以我必須要依賴其他人的認同,
因為你我才有價值(依賴他人),我不能沒有你,不然我毫無價值(支配他人)。
多麼淒美的故事,淒美的多麼牽強,沒有一樣構成因果。

上面這段,可以套入人們大多數的人生故事跟關係,
可以發現,這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觀,完全只關心自己,
一方面敵視他人,另一方面仰賴他人為自己做些什麼。

其實,換個角度,保有對他人的關心,
再進一步做出對他人有用處的行動,自然就會把他人當成「夥伴」,
以他人的眼睛去看,以他人的耳朵去聽,以他人的心去感受,
為了理解他人,看待他人如同自己,這就是同理心,
社會制度是為了個人而存在的,而不是反其道而行,
認同他人的存在,對他人保有關心,保有社會興趣。

阿德勒如是說:「在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事與我們毫無關係。
為了改變世界,必須不停地思考如何去做。」

所以,為了使自己變得幸福,必須考慮到全體的幸福,
不斷地思考自己能為世界做些什麼。

改變就從這裡開始,從思考別人怎麼傷害自己,
轉變而為思考自己能為世界做些什麼,
別耽溺在你所詮釋的過去,那只是一種說法,也可以有別種看法,
開始思考,今後能做些什麼?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