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當你與別人發生衝突時,提醒自己,內心仍保有那些正面的種子,你就會相信有突破困境的可能,只要一突破,兩人心中最美好的特質又會重新顯現。
  . 修行就是為了這一刻,幫助你用心接觸陽光、佛陀,以及心中美好的特質,就能在困境中轉化自己。
  . 用念念分明地呼吸、走路或靜坐,來呼喚它。
. 你由於恐懼而逃避一個人,不想再讓自己受苦。但如此一來,卻加深了他對你的誤會,覺得你鄙棄他,而這只會使他更痛苦 : 你可能還會給他一種要聯合別人抵制他,或刻意忽略他存在的印象。
  . 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訓練自己能重新與他溝通,而諦聽正是你開啟溝通之門的那把鑰匙。
. 許多人內心都充滿苦惱,覺得自己的處境無人能解。每個人都來去匆匆,似乎找不到可以坐下傾聽的人,但我們是多需要有個人能傾聽自己說話。
  . 一個好的心理醫生,一定會全神貫注地傾聽病人,而不對病人帶有任何歧視或價值判斷。
. 所謂「全神貫注地諦聽」,是一種讓對方感覺到你真的在聽他說話的傾聽,必須讓對方知道你真的了解且是用「心」聆聽。能如此傾聽的有幾人呢?
. 慈悲地諦聽的目的,不是要分析或驗證所發生的事,而是希望對方的心能獲得解脫,有機會說出心裡的話,感受到終於有人真正了解他/她。
. 如果在傾聽時,能不斷地保持慈悲心,憤怒與不耐就無法生起,否則對方所說的話就可能會激怒你,讓你生氣或痛苦,只要心懷慈悲,就能免於惱怒、生氣或失望。
. 慈悲來自快樂與了解,當有慈悲心與深刻的了解,你就安全了。
. 如果我們未受過苦,就無法知道真正的幸福是什麼。接觸人生的苦痛,正是我們要修行的功課,但每個人都無法超越自己的極限。
. 人生如此短暫,我們每天都應該以快樂、平靜與慈悲的心,讓生活過得深刻。念念分明地呼吸與走路就如兩位好友,帶領我探求當下,發現生命的驚奇。
  . 我們的內心都需要適當的滋養,聆聽鐘聲就是件令人愉悅的事。
. 了解自己的極限也是種修行,即使你是位心靈導師,有能力傾聽別人的痛苦,仍須知道自己的極限。你必須享受行禪,享受所喝的茶與別人的陪伴,如此心才能得到足夠的養分。要真正地傾聽別人,一定得先照顧好自己。
  . 你要扮演的是菩薩的角色,菩薩的內心有無盡的喜悅,能將人從痛苦中解救出來。
. 現在許多的情侶們都已不再寫情書給對方了,他們只會拿起電話說 : 「你今晚有空嗎?可以一起出去嗎?」就這樣一通電話,你們便沒有什麼好說的了,這是件很可惜的事。我們都應該學習如何再開始寫情書,寫一封信給你所愛的人。
. 慈悲地傾聽與愛語可以幫助我們脫離痛苦的困境,這就是身為修行人所能展現的奇妙之處。在你的意識深層裡就有足夠的寧靜、慈悲與了解,能幫助你脫離苦海,你必須讓心中美好的特質來幫助自己,要呼喚心中的佛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