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如果我總是執著於大地的助力這一想法,將失去跌落地面的真實意義。換句話說,雖然我犯錯,我不應該犯許多同樣的錯誤而認為沒有問題,只因為我知道如何站起身來。
  . 談到實相時,並不是這個意思。事情不會再次以相同的方式發生。大地不一定都是一樣的,有時是一根棍子,或是一顆石頭,它甚至可能是一片水。基礎是「它」,「它」的意思是指一切事物,並不是只意謂著「大地」而已。修行,不去重複同樣的經驗。
.  在修行裡,沒有可倚賴的事。
  . 禪的修行是件持續不斷的事,是與所有事物相混合的事。
  .  「某人修習坐禪」已包含了一切事物。一個人不能與這個世界分離。某一行動,若無整個世界作為背景,則不能存在;某一事件,亦不能與其它的事件分隔。
. 我的修行應該獨立於過去的修行與未來的修行,不能夠了為某些未來的成就,犧牲現前的修行。不依任何特定的方式。
. 在我能接受問題、處境之前,我無法如實接受自己,我不能夠真確地坐禪。如果我能使自己的心平穩沉靜,信任佛陀,並且只管打坐,那麼,我將不會再有任何的迷惑或問題。當我有足夠的耐心,而且能等待,直到那問題對我呈顯出意義時,我便能夠欣賞我在此處的存在和位置。
. 我想,我正在做的事,是不去應對我的問題,反而去找尋其它的事物,因此讓自己產生了更多的問題。沒有必要去尋覓任何事。我已有充分的問題和麻煩,剛剛好足夠。這是生命的奇蹟 我恰好擁有足夠的問題,所以不需去祈求別人的幫忙。
. 如果我有足夠的耐性,如果我夠堅強去接受問題,然後我能沉靜、平和地打坐,信任佛陀,信任自己的存在。
. 不管什麼事發生在我身上,都要能安然處之,接受事物如其本然。
  . 我們不能接受每一件事。我們也許能接受那些我們以為的好事,然而,如果我們不喜歡某事,就不願接受它。而且我們會比較。
. 生活裡有全然的沉靜,無有任何的分別心。但是同時,這不是說要執著於「無分別」的態度,因為那樣也是一種分別心。
. 當我打坐的時候,「不要思想」。不要以好或壞、重或輕的方式對待事情,只要接受事物如其本然的狀態。
. 人的問題之所以產生,是因為我努力要達到某事,而這限制了我的行動,所以我不能夠達成任何事。
. 如果我在瀕死之際受苦,那是受苦佛,其中無有迷惑。或許每個人因為肉體或精神上的極大痛苦,會在臨死前掙扎,但前沒有問題。我應該對所擁有的這個有限的軀體抱持感激之心,如果我有無限的生命,將成為一個巨大的問題。
. 我應享受我的身體;虛弱的身體、強健的身體、男身或女身。享受生命的唯一法門,是去享受我所被賦予的限制。
  . 不管是什麼,我只是去享受。這也是超越「不執著」,因為當我的執著到達不執著的那點,那是真正的執著。「我在此處,我就在此處。」
. 如果我在從事某件好事,像是坐禪,我無法在同一時間也做壞事。如果我持續地行好,便是遵守戒律之道。所以重點是只管打坐,忘卻聲名或利益,只是為了坐禪而打坐。那即是有一顆真正的求道之心,尋找我最內裡深處的欲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