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別人道歉時,我們無法精確地衡量對方的誠意,任何有評估對方心意的想法都可能弄巧成拙。接受道歉只表示妳/你同意結束衝突、減少不滿,並騰出善意的空間讓彼此走出僵局。我們應該盡可能抱持開放的心態,寬宏大量地面對。看彼此的關係能有什麼進展,才是最好的因應之道。

說出「謝謝妳/你的道歉」,需要勇氣
- 很多人聽到別人鼓起勇氣道歉時,常常當下就草草打發,說出「那沒什麼」「只是小事一樁」「別在意」等等的語句,但對方明明就很在意,不然她/他不會特地來道歉。
- 當對方隱忍著尷尬,鼓起勇氣道歉時,我們也應該擺脫尷尬好好回應 : 「謝謝妳/你的道歉。」避免在一時衝機下,抹煞對方的一片真心。

教導孩子道歉的重點
- 學習說「謝謝妳/你的道歉」,然後就此打住。

別對道歉吹毛求疵
- 以高標準檢討自己的道歉是可取的,但是拿同樣的標準去檢視別人的道歉,往往會產生反效果。
- 別人道歉時,我們無法精確地衡量對方的誠意,任何有評估對方心意的想法都可能弄巧成拙。
  - 如果妳/你認定對方是抱著理所當然或自戀的心態,還給她/他貼上標籤,或是碎念、污辱對方幾句,任何人都不會因此感到歉疚的。

道歉,不是只能用說的
- 很多人覺得用行動道歉比開口道歉更容易
- 愛和悔悟還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傳達,道歉也能有多種不同的形式。

不是凡事都能獲得饒恕

說出「我不接受道歉」,更需要勇氣
- 有時我們不接受道歉是合情合理的,或許是因為道歉的人並未真心傾聽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也可能根本搞不清楚狀況,或者暗指我們反應過度、誤解問題所在。又或者,我們已經不想再聽到道歉了、厭倦那種呼天搶地但顯然很空泛的悔悟,因為對方仍一再犯下她/他們曾為其道歉的行為,無論是用餐時刷手機、承諾完成的事情屢次食言。如果對方沒有真心悔改,我們或許可以讓她/他知道,我們不想再聽到她/他一再道歉。

寬宏大量地接受吧!
- 接受道歉或和解,不見得就表示妳/你不再談論痛苦的議題,或是妳/你原諒對方的作為或疏失。接受道歉不代表妳/你說 : 「好吧,過去都過去了,沒必要舊事重提。」比較像是 : 至少未來彼此之間還有其他可能,不再只是憤怒和怨懟。
- 一般來說,寬宏大量地接受道歉,看彼此的關係能有什麼進展,是最好的因應之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