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個人世界觀的體現
- 對人生的了解就是我們的宗教...所以不妨說每個人都有一個宗教。
- 文化最基本的要素,其實還是家庭。父母就是這種文化的領袖,而影響最深的並不是她/他們說的話,而是她/他們實際的行為 - 她/他們如何相處,如果對待我們的兄弟姐妹,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對待我們。
  - 父母的行為創造了一個獨特的世界,我們的世界觀就建立在這個基礎上。
- 很少人考慮到自己的經驗不能視為通例,甚至對自己的世界觀也沒有通盤的認識。

無止境的求知之旅
- 最有活力和最適合自己的宗教,必須從現實的試煉中產生,經過質疑,才真正屬於我們。
- 擁有自己的宗教,才能建設健全的心理,追求心靈的成長。
- 科學是一種懷疑的宗教
  - 「其實」、「觀察」、「知識」、「不信任」、「經驗」、「紀律」等一再重複出現的字眼,特別值得注意。
  - 為了擺脫童年經驗的小宇宙、文化教條的小宇宙、父母所教似是而非的小宇宙,我們必須懷疑所有以為已經學會的一切。


挑戰過時觀念
- 最適合我們的宗教,必須從現實的試煉中產生,經過質疑,才真正屬於我們。

重獲心靈自由
- 擺脫過時且具破壞性的觀念,才可重獲心靈的自由。

勇於面對人生
- 人生痛苦本來不可避免,生命原是充滿矛盾的「斑斕」與「駁雜」。

平衡客觀的探討
- 對別人教我們的事物,和文化中約定俗成的一切,採取科學的懷疑態度,乃是追求心靈成長不可或缺的要素。但科學本身,有時也不免成為文化的泥塑木像,對此也必須存疑。

避免以偏概全
- 科學對不可測量的一切,都持懷疑或完全排斥的態度。
- 宗教和科學大致上仍堅持原來狹隘的參考架構,被以偏概全的心態所蒙蔽。
- 就方法論而言,科學傾向於認定 : 「不易研究的都不值得研究。」就自然法則而言,科學傾向於認定 : 「不易了解的都不存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ixnetinpen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