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治療強迫/上癮性的失常症狀,唯有經過情感的處理作業才行。羞恥心原本應該是一種表示「界線」的健康信號,竟變成了一種強大持續的存在狀態,甚至可以稱之為一種身分。一旦有了這種有毒的羞恥感,一個人便會與其真實的自我失去接觸。隨後發生的是一種對失落自我的長期哀悼。
- 有毒的羞恥感把我們所有的感受束於羞恥之下,以致不論我們感受到的是憤怒、沮喪、恐懼或是喜悅,都會一律覺得羞恥。就連需要和慾望也是一樣。
- 一旦一個人的感受被束縛在羞恥裏了,她/他便會變得麻痺。這種麻痺無知是一切癮癖產生的前兆,因為此一癮癖會是這個人能夠產生感覺的唯一途徑。
- 例如,一名長期沮喪抑鬱的人也許會因其工作狂的癮癖而變成了一名超成就的經理,他只有在工作中才能有所感覺。
- 酗酒或有毒癮的人會因為使用一些能改變心情的藥物而感到亢奮。
- 有食物癮的人則會在胃裡感到充實時,感到滿足與幸福。
- 有毒的羞恥感所造成的精神傷害是自我與自我之間的破裂。一個人因而在她/他自己的眼中受到了痛苦的貶抑,變成自己所蔑視的人。
- 當一個人認定,她/他不能做她/他自己,那她/他就不再能與自己合而為一。癮癖所帶來的那種令人心神盪漾的心情改變,帶來一種幸福感,一種與自我合而為一的感覺。但無論何時,只要這個自卑的個人,感覺到了她/他自己真正的感受,她/他就會覺得自己很可恥。
- 在現實變得令人難以忍受時,我們就會使用各種自我防禦的方法,來達到麻痺痛苦的目的,幫助我們轉移注意力,把感受由所感覺的那種痛苦上移開的方法 :
- 否認 (那沒有發生過)
- 壓抑 (它從來沒發生過)
- 意識分裂 (我不記得發生什麼了)
- 投射 (它是發生在妳/你身上,不是在我身上)
- 轉移 (當我覺得它在發生的時候,我就吃或是做愛)
- 弱化 (它是發生了,但沒什麼大不了的)
- 簡單地說,情緒就是最基本的力量。我們需要靠它們來捍衛基本需要。每當需求之一受到了威脅,我們的情緒能量就會發出信號。
- 大多數的人都被允許去感受喜悅、興趣或驚奇,這些都是正面性情緒,至少我們學到,它們算是「好的」情緒。但事實上,一旦恐懼、悲傷或憤怒受到了壓抑,在感受興奮、興趣和好奇方面的能力,也就會關閉了起來。由於我們的父母就遭到了這樣的事,所以她/他們也不能讓我們有這些感受。孩子在太興奮、好奇或好問的時候,就會遭到責備。
- 一旦伴隨某一創傷經驗的那種情緒阻塞不通了,心靈就無法再評估或整合這份經驗。... 每一次,只要有一個新經驗,是正最早的創傷有任何類似之處的,我們就會產生強烈的反應,是與實際發生狀況不成比例的。此一狀況稱作「自發性的年齡退化」。
- 在受傷的內在小孩裡面,充滿了源自童年傷情的許多解不開的能量。...一旦不被允許去表達出悲傷之意,這份能量就被凍結了。
- 功能失調的家庭所使用的規則之一,就是「沒感覺」,這會阻止內在小孩,不讓她/他知道她/他的感覺是如何。另一種常為功能失調家庭所用的規則,就是「不談論」,情感的表達是被阻止的。
- 「揭開覆蓋的過程」:處理原痛,牽涉到實際去經驗那些原始的受壓抑情感。
- 以處理悲傷之法來處理原痛 : 悲傷是醫治性的情感,如果能被允許去悲傷的話,我們就會自然地獲得醫治。
- 對孤立和去倚賴任何人所懷的那種恐懼感,是有毒的羞恥感所造成的兩大主要結果。
- 恢復人際橋樑 :
- 要使妳/你裡面那名受了傷的孩子走出來,她/他必須先得學會相信妳/你真會守在她/他身邊。妳/你的內在小孩需要一位肯支持她/他、不會羞辱她/他的同盟,來承認她/他的被棄、被忽視、受虐和受困。
- 希望妳/你能在悲傷處理作業中信任自己,去做妳/你內在小孩的同盟。事實上,妳/你不可能完全信任我或是任何人。但妳/你卻總可以相信妳/你自己。
- 喬古戴 (Jo Courdet),<<失敗諍言>> : 「在所有妳/你認識的人裡面,或許妳/你才是永遠妳/你不會離開或失去的那一位。」
- 承認妳/你受苦的事實
- 相信我 : 過去妳/你聽說過的許多所謂合法的為人父母之道,其實都是一種有害的侵犯。如果妳/你仍然真心希望能夠減輕及/或理解當年妳/你受羞辱、被忽視、或是必須去照顧妳/你父母的那些情形,那妳/你現在就得接受事實,承認這些事真的傷害到妳/你的靈魂。
- 說來奇怪,事情常常是,妳/你受的苦越多,就越會認為是自己不好。這就是幻想聯結所生成的結果。每個孩子都會把父母過分理想化,這是她/他們確保生存之道的方法。
- 如果這一切的說法會令人妳/你感到震驚,那很好,因為震驚正是悲傷的開始。隨著震驚而來的,常常就是沮喪和否認。
- 請相信我 : 這真的是很糟。受到精神上的傷害,因為妳/你父母(我還會加上社會文化)不讓妳/你做妳/你自己,是妳/你所能遭遇的,最糟糕的事。... 妳/你不可以有所不同或是做妳/你自己。
- 妳/你是不是有權知道當年發生了什麼事?妳/你是不是有權因此而感到傷心痛苦?即使那些發生在妳/你身上的事,並不是有心造成的,妳/你應該還是可以表示憤怒。事實上,如果妳/你希望能夠醫治妳/你那名受傷的內在小孩,妳/你就必須得生氣。
- 每個人都負有責任。我們都得負起責任來,阻止那些我們對自己和別人所做的不當的事。我不會容忍明顯的不當行為和侵犯作法,來主導我的家庭系統。
- 哀傷最深處的核心感受,是那種有毒的羞恥感和孤獨。我們是因為遭到遺棄而覺得羞恥,覺得自己不好,好像是被污染了的壞孩子。而那種羞恥會導致孤獨,因為裡面那名孩子覺得自己有缺陷和瑕疵,所以她/他覺得必須用那經過適應調整的假我來遮蓋真我,用假我來辨別自己;而她/他的真正自我便孤單無依了。
- 停留在這最後一層的痛苦感受中,是整個哀傷過程中最困難的一部分。但是一旦能夠擁抱這些感受,就能走出去,迎向那個一直在躲躲藏藏的自己。在擁抱羞恥和孤獨時,我們也開始接觸到最真的自己。
- 所有這些感受都需要被感覺與體會。我們需要充分宣洩它們,任自己憤怒、哭泣和顫抖。這些都要花時間。恢復感覺是一種過程,而不是一個事件。
- 當妳/你在做感受處理作業的時候,要注意安全。最好是去找個伴或是在團體中進行此事。而且不要進行得太快。這些長時間造成的問題,需要花上長時間來化解。如果妳/你覺得妳/你受不了了,就要馬上停止,讓已經做下的那些功課得以整合。
- Apr 17 Sun 2022 00:06
[走出成長的迷思 - 回歸內在] John Bradshaw - Chap 3: 原痛處理作業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