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注是指穩定而專一的聚集注意力,放掉讓我們分心的事情。當我們的注意力以這種方式穩定下來之後,能量才會回到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也才會感到自己的生活重上軌道。
- 分心來自內在 : 錯誤和懊悔;執著過往的不公平。專注於無法改變的事實;將自己的能量虛擲在一個根本不可能發生的未來上面。
- 是我們一再地找藉口拖延,以致對眼前有可能成為事實的瞬間視而不見。
- 分心來自外在 : 家庭和工作之間的拉扯,媒體二十四小時的轟炸,嘈雜的消費者文化。簡訊、網路、FB、IG、twitter、skype、youtube...等等。
- 我們常常試著用購物來降低痛苦,認為擁有某些東西就是像有了對抗改變、失落和死亡的護身符。
- Alain de Botton : 「靜靜地坐著思考,忍住急著想要碰觸一種機器的焦慮,幾乎已經成了遙不可及的事情。」
- Linda Stone : 「連續性局部注意力涉及一種虛假的持續危機感,這世界需要我們一週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時都在線上。它會造成一種壓力,一種被征服的、被過度刺激的和空虛的感覺;它構成了我們反應、做決定和創造性思考的能力。」
- 願意用我們的時間和注意力做實驗,更用心地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專注是幫我們小心留神地過生活,而不致於麻木不仁或是分心去尋求不必要的刺激。
- 分心最大的影響就是令人困惑的破碎感。我們常常覺得失焦,對於「自己是誰」沒有前後一致的感覺。
- 專心的益處 :
- 看到重新來過是多麼容易時,就不會那麼嚴厲地評斷自己了。
- 當覺得自己支離破碎的時候,可以讓自己察覺所有愉快和痛苦的感覺與念頭,成為一個整體。不用拼了命地逃避痛苦和惱人的念頭,或是把它們藏起來,或是責怪自己有這樣的念頭。正因為我們開始知道要對自己更好、更寬容,我們也就能推己及人,開始對別人更好並且更寬容。
- 靜心時會浮現許多令人分心的事情,譬如意念、影像、情緒、渴望、痛苦和計畫等等。不必追逐,也無須掛心,更不要分析它們。只要繼續呼吸。不用處理,無須評斷,無須解釋,無須比較,更無須瞻前顧後。
- 當發現自己分心了,就是一個魔幻的時刻。與其懲罰自己,應該感謝自己已經認出分心了冫且感謝自己又回到專注在呼吸上。
- 我們輕柔地認知和放掉雜念,並且輕柔地原諒思緒紛飛的我們。我們寬恕了自己,再度回到專注於呼吸上。
- 請珍愛呼吸。不想把它握得太緊或太輕,太用力或太放鬆。我們滿足和珍惜這個片刻,這一次的呼吸,一次又一次的呼吸。
- 當靜心練習即將結束時,感受關愛自己、付出注意力、承擔風險和甘願重新開始所帶來的愉悅。這樣做並非自尊自大或是愛慕虛榮,而是經驗做出了健康選擇所帶來的愉悅。
- 我們內在的工作從來都不是光為我們一個人而做的,請慎重地把自己在練習靜心時產生的正面能量,提供給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
- 為妳/你的幸福,獻上我的靜心練習。
- 覺察、感受、慈愛和寬容發展得更健全,就越能幫某個受傷的人過得更幸福。
- 在靜心結束時,不妨對自己說 : 願我為了善行,了解自身和為和平所採取的行動,可以造福世界各地的眾生。
- 當感受呼吸的時候,在心中默記呼吸。當一個升起的念頭強烈到會將妳/你的注意力從呼吸上轉移時,請緊緊牢記 : 那不是呼吸。不管它是不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念頭,或是妳/你絕不會告訴別人的最可怕的念頭,在這一節靜心中,它們都不是呼吸。
- 不必批判自己,也不用說明,或是想像它可能造成的結果。或許是溫柔和有愛的,或是是殘酷和有害的,也可能是無聊和貧乏的。但跟我們有關的只有一點,那就是 : 它們都不是呼吸。
- 要發展專注力,靠強迫自己獲得的安靜毫無意義,但我們卻常常這麼做。唯有當心智放鬆時,當我們的心很平靜、開放和有自信時,專注就輕鬆自然地出現了。
- 靜心練習就像生命經驗,一定會有起起落落。有時候靜心很輕鬆、有趣,甚至令人狂喜;有時候卻很煩、很困難、很痛苦 - 想達到靜心絕不能太過用力或掙扎,放鬆和堅持才是不二法門。
- 靜心成功與否並不在於發生了什麼事,而在於我們如何看待發生什麼事情。妳/你有沒有平靜地觀察過妳/你的瞌睡、焦慮或雜念?妳/你有沒有試著停止處罰想到這些事情的自己?
- Howard Thurman : 「用持平的眼光觀看世界。」
- 我們抓住東西、人、潮流,然後緊緊地箝住,不讓它改變或是離開。但是等一下!我們又想要別的東西了,因為我們根本沒有好好觀察我們緊緊握著的是什麼。
- 沒有好好地留心,讓我們陷入生生不息慾求不滿的循環之中。我們會一再轉向下一個目標,那是因為我們並不真的滿足於我們已經擁有的東西;漫不經心創造了越來越強烈的追求刺激的需求。當我們敏銳地覺察到發生了什麼事情時,不必急著想抓住下一刻更棒的感覺、味道或是聲音 (以致錯失了當下正發生在眼前的事情)。
- 唯獨時時留心當下的片刻,我們才能滿意自己的生活。當我們對小小的愉悅麻木不仁、渾渾噩噩地活著的時候,可能很容易陷入上癮行為,因為我們需要更大的刺激感、更大的歡愉或是更大的痛苦,以便感覺自己活著。
- 靜心的重點並不是要殲滅思考。念頭和感覺會掠過我們的心智,並且不斷地在改變。它們並不代表我們是誰;它們只是我們那個當下所思考和所感受的。
內化 : 專注的靜心冥想,感覺起來該是什麼?
- 我們學習如何停留在此時此刻
- 我們練習放掉評斷 : 對自己多點慈悲
- 我們開始覺察到一個平靜而穩定的中心,讓生活動盪不安的我們,找到安身立命之道
- 我們變得更能體恤自己
- 真正的平靜會帶來新的能量
- 我們變得更有自信 : 不必仰賴另外一個人或是一個特殊的狀況,我們開始感受到活得美好和活得安心。圓滿的感覺不假外求。這樣安靜而穩定的力量,有種無法言喻的快樂。
- Feb 06 Sun 2022 17:24
[靜心冥想的練習], Sharon Salzberg : Part 2 - <第一週> 全神貫注 : 練習專注呼吸和重頭開始的藝術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